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实行____制度
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入户籍后,成为国家的“____
隋朝“大索貌阅”
唐朝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
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____”,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1)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2)户籍册称“____”,以里甲制为基础
清朝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___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2022-09-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美洲地区的开发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世界联系的加强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3 .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____转变。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____,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③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④以____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发展,产量提高,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⑤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农业机械化
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播种机和____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②农业机械: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③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____转变。
(3)粮食品种的改进
①20世纪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②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4)养殖业、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____
(5)水产养殖向工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4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区域化明显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①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和牛等家畜
②社会生活a.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b.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__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2)古代中国
①食物生产: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社会生活a.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____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b.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____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c.秦以后:推行____政策;重视水利工程。d.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____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希腊
①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____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社会生活a.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____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b.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____劳动
(4)古罗马
①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____
②社会生活a.古罗马实行____,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b.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5)美洲
①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甘薯、马铃薯
②社会生活:____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5 . 明代北京宛平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县财政只有50余两存银,而年财政支出却需要6 000多两。“经费”下的“子项目”有:“坛祭、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地方财政压力巨大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6 . 综合认识:

材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____;
②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
____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
a.____;
b.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c.____
②意义:
a.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b.____
c.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2022-09-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5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法币政策废除了银本位制,推行信用纸币,这是一大进步。而且法币的实行也为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因此,法币政策下的纸币流通制度是符合货币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的,是我国货币制度上的一个进步。

——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
(1) ;
(2)使纸币发行权、货币铸造权大体被统一于中央政府,整顿了我国货币流通环境和秩序。
2022-09-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5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近现代货币
时间概况
晚清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建立后____为法定货币
国民政府
统治时期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再次进行____,开始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
成立前后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____,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022-09-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5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元朝
(1)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____政策。
(2)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____,征发赋役。
2022-09-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1984年颁布《____》,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____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22-09-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