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805—873年唐朝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示。据此能说明
A.唐朝中后期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B.唐朝建立了监察宰相的相关制度
C.唐期中后期宰相绝大多数都出身进士
D.唐朝注重基层治理中的礼仪教化
2 . 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写道:“所谓举天下之役,半在于河渠堤埽者”。下图为卷埽示意图,其用途是
A.引导轮船航向B.保障生态环境C.清理河道淤塞D.驱动船只运行
3 . 如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
B.监察官员的考核归属于尚书省的吏部
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的科道行使监察权
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
4 . 专题导读

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在历史上既是抵御游收民族南下的屏障,也是联通边疆各族往来的通道。而今,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智慧勤奋的精神象征著称于世。

秦朝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示意图




(1)看一看观察地图,秦朝、明朝的长城分别修筑于两朝疆域的哪一方位?为何目的而修筑?
(2)想一想结合材料,你认为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议一议在抗战期间创作、传唱至今并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喻指什么?反映了长城在现代中国人心中怎样的形象?
2021-10-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专题探究1长城史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看图释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趋势进一步发展。其中,原居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拓跋部不断壮大,最终人主中原,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拓跋部迁徙路线示意图




北齐《校书图》 魏晋墓室壁画中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
(1)看一看鲜卑拓跋部的迁移路线反映出其怎样的发展趋势?请用图片信息加以说明。
(2)想一想综合以上所有图片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呈现怎样的特点?
2021-10-1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6 . 看图释史

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经济恢复与发展示意图




(1)看一看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成就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2021-10-1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看图释史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在宋元时期基本戍熟,并逐渐向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元时期科技发明传播示意图



(1)看一看   观察示意图,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传播路线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   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发明向外传播的主妻因素有哪些?
2021-10-10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看图释史,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既是诗人情感宣泄和感情寄托的载体,又是佐证特定时代风貌和历史场景的史料。
                 唐朝部分诗人行迹与作品示意图

(1)看一看,上述诗歌体现了诗人们各自怎样的情怀?
(2)想一想,有唐一代,诗人辈出。诗人们的行迹和作品,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1-10-1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9 . 鸳鸯阵(如图示意图)共12人,其中分为藤牌手两名、狼筅手两名、长枪手四名、镗钯手两名、队长和火夫各一位,后来,每队又增加两名鸟铳手,进行远程火力攻击。该阵法主要用来针对
A.蒙古骑兵B.倭寇步兵C.满洲弓箭手D.葡萄牙炮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下图所示,某学者绘制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关系示意图(部分),由图可知
A.儒学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学派B.诸子思想主张各异但相互影响
C.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繁荣D.法家学说是各派思想的最后归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