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正处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治国必先治边”。中国历来重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王朝国家时代就不断采取各种因时因势而定的具体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方略,取得了巨大的治理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创造了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全面加强和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尤其是内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人民都获得了持续的发展,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国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材料二     边疆地区远离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境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边疆地区的西化分化从未停止过,“现实主义者认为身边的强者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一个国家越强大其他国家支持这个国家民族分裂活动的可能性就大,因为通过支持和激化强国的民族分裂活动,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人口、资源、领土格局,消耗财力、分解力量、破坏经济从而达到弱化强国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雯《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治国必先治边”的必要性。
2022-12-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的法律制度并没有随之消失。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罗马法乃至整个法学都已经处于停滞和衰退的状态。在11世纪以前,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习惯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随着西欧农业的进步、商业的复兴以及城市和行会的兴起,西欧的人们开始自我觉醒,再加上中世纪教权与皇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相互博弈,西欧各国普遍需要一套完善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民法大全》的重新被发现,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斌《论〈拿破仑法典〉的渊源》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其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法国启蒙先驱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中均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那就是所谓的“自然法”,而自然法又是从何而来呢?那就是罗马法。这样一部远在两千多年前便已出现的古老法律,以其蕴含的人类早期民主自由思想而成为资产阶级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源泉。

——摘编自马守信《法家之绝唱,不宣之檄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复兴的原因。
(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022-12-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黼”。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这表明唐宋以后的养老制度建设旨在
A.兼顾物质精神需要B.服务于高龄人口
C.强调以人为本理念D.突出宣传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中法两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关系变化。由此可说明(     

时间

关系

194910

法国政府因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拒绝承认新中国

1954

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两国关系的新起点

20世纪60年代

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想借中国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C.中法国家利益一致D.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5 . 1908年,候补内阁中书黄运藩奏请“科举与科学并行”。他认为“中国人心皇皇,国势岌岌,半由学务,亟宜变通,计惟科举与科学并行,中学与西学分适,乃足靖人心而定国是。”材料表明(     
A.科举选官与学堂选官不分优劣B.科举考试应该改变考试内容
C.废除科举选官引起了社会不满D.清朝末年学堂选官难以推行
6 . 光荣革命后,一方面,英国文官队伍继续扩大,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另一方面,文官的录用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他们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这表明当时英国文官的选任(     
A.封建色彩较为浓厚B.国王有最终决定权
C.有严格的录用程序.D.腐败现象较为普遍
2022-12-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这说明19世纪的美国(     
A.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B.受传统的经济政策影响
C.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弊端D.民主法制制度十分完善
8 .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议案在国会的争辩异常激烈,罗斯福通过发表“炉边谈话”,阐述社会保障问题。在炉边谈话后,纽约市失业保障委员会主席写信给罗斯福支持社会保障议案,并期望“纽约将不是社会保障的荒岛”。这反映了(     
A.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民生B.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C.罗斯福新政的共产主义性D.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上升
2022-12-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二战后初期,许多国家都需要大量的美元填补其财政赤字和支付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但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美国无法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钞票,这就形成了“美元荒”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被冲击B.战后各国间商贸竞争激烈
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弊端D.西方由此陷入了经济滞胀
10 . 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构成了当代国际法。1945年以来,随着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法律制度领域,他们对一些以欧洲为核心的概念和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并发展出了新的分支学科。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联合国的建立和推动D.欧洲逐渐走向衰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