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它的条款更多体现的是中世纪的观念,主要针对一些封建问题,包括德意志诸侯继承问题、封地问题,它也没有宣判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与其说它是一道分水岭,不如说它是对包括帝国联邦中心地位、王朝秩序和世袭统治等既存现实的认可……”有学者则认为“它是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的是(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
C.《非战公约》D.《联合国宪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     
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4 . 宋代中期,文人一改前期“耻言兵”的风尚,“士大夫人人言兵”。但许多文人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调自己的儒者身份,否认“兵家”立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人尚武风尚提高了兵家的理论化水平B.理学思想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
C.边疆形势的被动降低了武人的社会地位D.国家治理取向与现实需要间的矛盾困境
2022-11-21更新 | 74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文献中“仁”“礼”词汇出现频率变化图。对隋唐时期“仁”的频率变化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道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B.国家统一需要强化思想控制
C.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D.社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流
6 . 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近代化B.清政府旨在建立廉洁政府
C.中国重新掌握关税自主权D.清政府对外政策灵活多变
7 . 隋朝在洛阳的运河附近修建了兴洛仓、回洛仓等大型粮仓用于存储来自江南的粮秣;至唐代后期更是有“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运河漕运)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之说。由此可见(     
A.运河漕运是隋唐时期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B.运河漕运的兴起,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C.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D.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8 .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派人潜往罗马,勾结教皇政敌,在教皇宫邸痛打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不久教皇因此去世。这一行动得到了法国人的普遍拥护,也未受到英、德、意群众的反对。据此可知,这一行动(     
A.促使人民普遍地摆脱宗教束缚B.利于推动法兰西民族国家发展
C.赢得了西欧其他国家大力支持D.使得法国的社会性质得以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佛教的传入为唐代文学在意境、文体和命意遣词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全唐诗》收录的有关佛教的诗约占十分之一,唐传奇深受佛教“轮回”“醒悟皈佛”等思想的影响,佛经和诗歌融合,在中唐时出现了“诗僧”这一特殊群体。这表明,唐代佛教(     
A.成为主流思想B.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
C.实现了本土化D.构成了文学的主体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形成了以皇帝和高级文官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这个集团从原则上排斥太后、宦官、外戚武将等群体,同时还按照一套严密的程序来制定和执行决策。这一设计旨在(     
A.建立平等的决策机制B.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
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