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0年6月,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发表讲话:“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救济贫苦农民,而是为了使农村生产力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之下获得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为XXXX开辟道路”。“XXXX”指的是(     
A.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B.国民经济的恢复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新中国的工业化
2023-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公”主要指国君、宗祖、爵称及相关政事,引申义为共有,与“族天下”相对应;春秋后期始,“公”指各国君主和朝廷国家,“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与“族天下”相对应的共有含义不复存在。“公”“私”观念的嬗变反映了(     
A.君主集权渐趋强化B.社会对立明显加剧
C.治理体系趋向完备D.族群观念日益淡化
2023-11-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7年7月底,国民党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并同意中共在南京、武汉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准许发行报刊。国民党还召集了国民参政会,聘请毛泽东等人为参政员。这些措施有助于(     
A.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提升B.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C.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23-1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明清东南地区“虎患”空间变化时发现:“明以前,虎患只出现在浙江杭州、萧山,安徽祁门,福建福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而到明清时期,几乎遍及东南各省许多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地矛盾凸显B.生态环境恶化C.土地兼并严重D.基层治理失序
2023-1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管子说:“凡国君之器重,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隆礼重法B.尚法尊君C.崇德敬天D.尊法尚道
2023-11-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国际关系中,绥靖是指通过消除与竞争对手发生冲突与分歧的根源,来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国际外交政策专家提出实施绥靖政策应达成的目标如下:短期目标——解决危机,签署特定的政治协议:长期目标——防范危机,建立盟友或伙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绥靖失败的案例:苏台德危机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就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通过煽动捷克苏台德区德意志人“自治”,进而要求吞并苏台德区,进行军事威吓,宣称这是“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酿成苏台德危机。捷克在一战以来,始终坚持以拉拢强大邻国自固的外交方针。面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求助,与捷签有互助条约的法国却联合英国对捷施压,企图通过割让领土实现和平。9月,英、法、德、意在慕尼黑举行首脑会议,在捷代表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背信弃义,完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也参与了对捷残余部分的占领,号称全球第7大工业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灭亡。英国被迫向苏法波发出谈判照会,建议签署一个关于欧洲危险局势的声明,并向苏联提出联合抗德。5月下旬,谈判由于波兰拒绝苏联援助、英法并未保证给苏联援助等问题告吹。与此同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希望以局部利益的调整换取德国停止在欧洲进一步扩张,甚至指望德苏开战。德国不愿作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却主张签订英德“两国互不侵犯协定”,使英国不能援助被侵略的第三国(波兰),谈判不了了之。苏联陡增战争的危机感、自身的孤立感和对英法的不信任感,走向了与德国单独媾和的道路。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苏三国谈判即告失败。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据程佩漩《略论1939年欧洲外交舞台三种谈判》等整理

(1)据绥靖政策的目标,说明“苏台德危机”为什么是“绥靖失败的案例”?
(2)“苏台德危机”对国际关系有哪些教训?
2023-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海国图志》

1842年,《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扩充为60卷本,“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增加到100卷本,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筹海篇》2卷
是全书的总纲。从“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敌策略。
第二部分
《图集》2卷
《海国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75幅,是当时中国最为科学的地图。
第三部分
《地志》66卷
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国地总论》3卷介绍全球地理。附有《西洋南洋各国教门表》《中西历法异同表》《中西纪年通表》等3表。
第四部分
《筹海总论》4卷
辑录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夷情备采》3卷,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澳门月报》《华夷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第五部分
《西洋技艺》12卷
介绍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
《地球天文合论》5卷
介绍地球的运动、经纬度、时区的划分、四季寒暑的成因、日心说、各种天文现象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据夏冰《〈海国图志〉的三个版本考论》

(1)《海国图志》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魏源被冠以“近代‘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经世致用的实践家”“近代启蒙思想家”等诸多殊荣。选择或自定义两项殊荣作出说明。
2023-11-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7年2月,英国殖民大臣在给非洲殖民总督的通报中宣布:把许多分散的土著行政单位合并,选举产生村、地区、县以至省的地方政府,逐步取代土著当局;同时选举吸收知识分子、新兴中产阶级和农民参加地方政府。英国此举旨在(     
A.推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B.促进殖民地区的文明开化
C.密切与殖民地联系的纽带D.培养殖民地民主民族意识
9 . 下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作传播的代表性红色歌谣。红色歌谣的创作传播旨在(     
《十送郎当红军歌》植入新词“认清阶级”“坚决杀敌”
《告白军士兵歌》植入新词“穷人不要打穷人”“莫替军阀当炮灰”
《共产党象太阳》“共产党象太阳,财主恶霸瓦上霜,太阳出来霜化尽……”
《游击谣》“天不怕,地不怕,入了游击队,胆子比天大……”
《盼红军》“红军北上白匪来,脱了布鞋穿草鞋……”
《耕田谣》“大家努力开荒田,多种杂粮和蔬菜……”
A.赢得民众对革命的认同和支持B.动员广大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
C.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D.宣传中共文艺创作的革命方向
10 . 1712年,英国纽卡斯尔文法学校的校长在当地报纸上发布由他本人主持的讲座广告,并强调讲座是为“关注煤矿和铅矿的绅士”设计的。 “通过认购进行关于力学的完整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不熟悉数学任何内容的绅士们,在12到18个月中,通过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聚会,能够计算出无论何种机器所能达到的效果”。这说明当时(     
A.科学与生产逐渐结合B.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D.科学方法得到民众认同
2023-11-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