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汉之初,丞相权力颇重,礼遇亦隆,由此常有君相间的冲突。汉初的丞相虽多深自贬抑,以缓和君臣关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对此,汉武帝亲政后(       
A.划分 13 个州部B.颁布“推恩令”C.增强尚书台作用D.设立“中朝”
2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坊刻遍地开花,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尤其是金陵、建阳两地汇集了以刊行通俗文学类书籍而闻名天下的许多书坊,如刊行戏曲剧本的金陵唐氏富春堂,刊行通俗小说的建阳余氏三台馆等。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文化取向B.经济重心南移提高文化水平
C.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倾向D.技术进步推动文学体裁更新
2023-10-28更新 | 42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上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由此可知,这一调整(     
A.消除了泄密风险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精简了高层官员D.降低了皇帝威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商以前,单一族群的小国通常会有固定的丧葬传统,但殷墟遗址中墓葬形式多样。如墓主的头向采取朝北方状态的约占所有墓葬的45%;除了仰身葬之外,还发现有俯身、侧身等不同葬法。商代的墓葬方式(     
A.动摇了宗法制度的根基B.体现了商文化的多元性
C.强化了王权至上的理念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影响
2023-10-11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蹴鞠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就描写了洛阳市区“上苑”“中桥”一带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记载。据此可知(     
A.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B.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C.体育活动丰富文学创作题材D.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进步
9 .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文物在湖南东部、江西中南部、福建西部密集程度高,主要分布于山区和高原地区,以及河流湖泊附近。这些分布区域可用于佐证(       
A.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红军战略转移条件已经成熟
C.红军长征过程具有一定的曲折性D.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10 . 元朝在建立行省制度的基础上,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在全国共设驿站1500余处,加上西域、西藏等边缘地区共1600多处,达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的效果。据此可推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充分发挥了汉人的核心作用B.适应了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
C.促使民族矛盾得以有效解决D.维持了各族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