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1534年,英国亨利八世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1661年,法国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凡尔赛宫,迫使各省的大领主们奉召入宫,要求他们作为侍臣必须住在宫内,不准和王室成员随意交往,严格遵循宫廷礼仪。这些措施客观上(     
A.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B.推动了专制王权强化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D.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2 . 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议决案提出:工人回乡时,或在其工作的附近农村向农民作宣传,并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工会与农会之间互派代表,工会设法帮助农会发展经济组织。这些主张意在(     
A.促进工农联合斗争B.强调工人领导作用
C.推动农村基层建设D.提高农民革命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08年,梁启超撰《王安石传》,称王安石变法为“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认为“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此举意在揭示(     
A.王安石变法的超前性B.顺应时变的必要性
C.制度变革的曲折性D.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指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独惜中国政府未能惠工恤商,而商民鲜有能自置轮船,广运货物,驶赴外洋,与之交易者。”这表明他(     
A.反对与西方国家通商B.认识到封建制度的弊端
C.主张与西方进行商战D.反思清政府的经济政策
5 . 宋、元、明三朝监察官员的选拔基本遵循“台官自选”的原则;清朝顺治时期则规定:“科道官考选、差遣、内升、外转俱候朕裁定,永著为例。”这一变化(     
A.实现了监察权力的独立B.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C.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权D.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6 . 宋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政策较为宽松,无意征收此地区的赋税;北宋中期后,该地区逐渐“出租赋如汉民”、“常赋外复输税”。据此可知,宋代(     
A.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获得发展
C.边疆管理实现与内地一体化D.西南地区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7 . 唐玄宗时期,以诗赋为主的进士科是科举的主要内容。但中唐以后,几乎每次开科都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达于吏理可使从政”、“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科为主。这种变化体现了(     
A.进士科无法真正选拔人才B.科举制更加强调公平性
C.现实需要促进科举的改革D.科举科目设置趋于合理
8 . 某学习小组搜集史料,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杨行密占据江淮地区以后,“淮之人不识干戈者二十余年”。南唐李昪夺取政权后,下令革除一切额外租税,奖励人民种桑开垦。由是“江淮之间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

——摘编自何和义邵德琴《浅论唐宋之际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茶叶的种植在东南地区十分普遍。据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全国各路州军产茶数额,江西产茶五百三十八万余斤,位居第一、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紧随其后的三路分别是:浙西、江东、浙东,都属东南地区,这四路合计产茶一千四百六十八万斤,占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游彪《宋史》

材料三   学习小组设计了搜集相关史料的若干角度,如下示例为其中一个角度及其说明。

角度:南北方

人口对比说明:人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南方人口的增长甚至超过北方,可以说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能否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地区的结论?说明理由。
(3)仿照示例内容,另选一个搜集相关史料的角度并予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的措置

第一件,便是_______

第二件,便是废封建,置郡县。

第三件,便是收天下的兵器把他都聚到咸阳销毁了,铸做“钟”、“鐻”和十二个铜人。

第四件,是统一天下的“度”“量”“衡”和行车的轨与文字。

第五件,是把天下的富豪迁徙到咸阳来,一共有十二万户。

这都是初并天下这一年的事,后来又有________

这几件事情,其中第二、第四两件,自然是时代所要求。第三件,后人都笑他的,然而这事也不过和现在“禁止军火入口”“不准私藏军械”一样,无甚可笑。第五件也是时势所要求,还没甚可议之处。最专制的,便是第一件和最后一件两件事。

——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充“_______”处你认为“最专制的”两件事。
(2)第二、第四两件事是怎样体现“时代”的要求的?
(3)作者认为第三、第五件事亦无“可笑”“可议”之处,为什么?
10 . 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     
A.增加赋税B.削弱地方财政C.广辟财源D.节省政府开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