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308 道试题
1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4-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记者,请你为该公司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20字)。
2024-06-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的含义是(       

(注:上图的文字为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国强兵了)
A.西方洋枪队B.外商企业C.西方近代科技D.洋枪、洋烟
2024-06-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文化水平较低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2024-06-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2024-06-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代中枢机构运行状况与前代有所不同。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中枢对皇权具制约性
2024-06-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元朝“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朝“这一行政模式”是(     
A.刺史制度B.行省制度C.丞相制度D.内阁制度
2024-06-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盛行,这风气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来有些下层民众的妻女也都衣绸戴金,甚至有些地区的人们竞相以穿华服为夸耀。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等级观念的消亡C.理学思想的影响D.科学技术的进步
2024-06-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决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鼓励富农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该决定有利于(     
A.促进长征胜利B.提升根据地教育水平C.实现国共合作D.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2024-06-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