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4 道试题
1 . 十六国时期,北方社会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一种坞壁组织,坞主皆为大姓,其成员且守且耕,多者达四五千家,少者也是数百家(见图)。坞壁的普遍出现反映出(       )
A.社会的动荡不安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建筑成就的辉煌D.民族矛盾的复杂性
2023-1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材料一元朝统一天下,在我国历史上堪与秦灭六国相提并论。如果说秦朝统一的是农耕地区,那么元朝统一的便是农牧两区。从此,女真人的金国、党项人的西夏、契丹人的西辽、藏族人的吐蕃、白族人的大理、汉民族的南宋全部被蒙古人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元朝之前是小中国,元朝之后是大中国》

材料二元朝的统治究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都属于“小中国”,元朝以后才有了“大中国”。

——黄晓峰等《张帆访谈: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2023-11-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据此可知当时(     
A.奉行朝贡贸易B.航海能力强大
C.放弃闭关政策D.中西交往频繁
2023-1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研究宋史的部分资料。这可用于说明(     
史料部分信息
《东京梦华录》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文献通考》(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
A.榷场贸易活跃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对外贸易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3-11-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汉代政论家贾山指出,“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 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贾山认为秦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     
A.加重赋税徭役B.强化中央集权C.杀忠良堵言路D.行酷法绝仁义
2023-1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37年7月底,国民党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并同意中共在南京、武汉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准许发行报刊。国民党还召集了国民参政会,聘请毛泽东等人为参政员。这些措施有助于(     
A.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提升B.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C.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23-1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明清东南地区“虎患”空间变化时发现:“明以前,虎患只出现在浙江杭州、萧山,安徽祁门,福建福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而到明清时期,几乎遍及东南各省许多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地矛盾凸显B.生态环境恶化C.土地兼并严重D.基层治理失序
2023-1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管子说:“凡国君之器重,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隆礼重法B.尚法尊君C.崇德敬天D.尊法尚道
2023-11-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在国际关系中,绥靖是指通过消除与竞争对手发生冲突与分歧的根源,来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国际外交政策专家提出实施绥靖政策应达成的目标如下:短期目标——解决危机,签署特定的政治协议:长期目标——防范危机,建立盟友或伙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绥靖失败的案例:苏台德危机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就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通过煽动捷克苏台德区德意志人“自治”,进而要求吞并苏台德区,进行军事威吓,宣称这是“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酿成苏台德危机。捷克在一战以来,始终坚持以拉拢强大邻国自固的外交方针。面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求助,与捷签有互助条约的法国却联合英国对捷施压,企图通过割让领土实现和平。9月,英、法、德、意在慕尼黑举行首脑会议,在捷代表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背信弃义,完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也参与了对捷残余部分的占领,号称全球第7大工业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灭亡。英国被迫向苏法波发出谈判照会,建议签署一个关于欧洲危险局势的声明,并向苏联提出联合抗德。5月下旬,谈判由于波兰拒绝苏联援助、英法并未保证给苏联援助等问题告吹。与此同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希望以局部利益的调整换取德国停止在欧洲进一步扩张,甚至指望德苏开战。德国不愿作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却主张签订英德“两国互不侵犯协定”,使英国不能援助被侵略的第三国(波兰),谈判不了了之。苏联陡增战争的危机感、自身的孤立感和对英法的不信任感,走向了与德国单独媾和的道路。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苏三国谈判即告失败。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据程佩漩《略论1939年欧洲外交舞台三种谈判》等整理

(1)据绥靖政策的目标,说明“苏台德危机”为什么是“绥靖失败的案例”?
(2)“苏台德危机”对国际关系有哪些教训?
2023-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海国图志》

1842年,《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扩充为60卷本,“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增加到100卷本,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筹海篇》2卷
是全书的总纲。从“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敌策略。
第二部分
《图集》2卷
《海国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75幅,是当时中国最为科学的地图。
第三部分
《地志》66卷
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国地总论》3卷介绍全球地理。附有《西洋南洋各国教门表》《中西历法异同表》《中西纪年通表》等3表。
第四部分
《筹海总论》4卷
辑录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夷情备采》3卷,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澳门月报》《华夷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第五部分
《西洋技艺》12卷
介绍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
《地球天文合论》5卷
介绍地球的运动、经纬度、时区的划分、四季寒暑的成因、日心说、各种天文现象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据夏冰《〈海国图志〉的三个版本考论》

(1)《海国图志》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魏源被冠以“近代‘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经世致用的实践家”“近代启蒙思想家”等诸多殊荣。选择或自定义两项殊荣作出说明。
2023-11-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