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2024-01-24更新 | 104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书法源于实用的汉字书写,逐渐成为一门表现汉字形体美韵的书写艺术。下表为各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甲骨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西周通行金文;晚期使用正体大篆
春秋战国使用小篆、鸟书、凤书、龙书、虫书等书体
统一使用小篆
隶书取代篆书,成为应用性书体;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已经出现
魏晋士族书家引领书法潮流,草书、行书、楷书流行
选官要求“楷书遒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名家,影响深远
北宋书法注重意趣;南宋书法受理学影响,信奉“心正则笔正”
书法呈现复古现象,以赵孟頫为代表
明初,朝野盛行“台阁体”;晚明,徐渭、董其昌等人的书法表现出个性解放意识
应科举需求,形成“馆阁体”书法;金石学大兴,碑派书法应运而生
民国有学者试图以拼音文字改造汉字;传统书法日渐衰落;1943年,书学研究会成立,致力于书法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国务院推行汉字简化方案;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后多次举办全国性书法展览,并通过学术、教育、国际交流等渠道,推动书法发展与普及

——摘编自丛文俊等《中国书法史》等

围绕“汉字、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从表1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0更新 | 1376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       
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
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
4 . 《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5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023-06-21更新 | 4072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这一转变(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郡国并行体制的彻底终结
C.摒弃了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D.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研究,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文“既不是符号,更不是图画与纹饰,而是很进步的文字,是殷周时代文字的远祖”,“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黎明”。这表明(     
A.文明延续主要依靠的是文字B.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C.中国古代文明具有继承关系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统一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俾斯麦积极主张改善民生,声称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满足工人阶级的合理愿望”,到一战前夕,疾病保险覆盖了1500万德国人,工伤保险惠及2800万人,另有100万人领取养老金。俾斯麦的行动(     
A.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B.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
C.推动德意志地区统一D.冲击资产阶级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过程性诊断(2) 历史试题(青海生)
10 . 自先秦到明清,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离不开乡贤阶层。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由此可见,古代乡贤阶层(     
A.取代了地方行政官员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
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D.完善了地方监察机制
2023-03-07更新 | 662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过程性诊断(2) 历史试题(青海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