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殖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
请回答:
(1)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3)据上述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中有哪些共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6年5月,盛宣怀到汉阳铁厂任事,汉阳铁厂遂从官办过渡到官督商办企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招商章程中指出)拟先招商股银一百万两,仍以一百两为一股,自入本之日起,第一年至第四年按年提息八厘,第五年起提息一分。此为本厂老商,必须永远格外优待。办无成效,额息必不短欠;办有成效,余利加倍多派。嗣后气局丰盛,股票增价,其时推广加股,必先尽老商承认,有旧票呈验,方准其纳入新股,以示鼓励旧商而杜新商趋巧之习。

--张之洞《铁厂招商承办议定章程折》

材料二     官督商办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

投资者投资数额(库平银,两)占总额(%)
轮船招商局25000025.0
电报局22200022.0
中国通商银行32850032.8
萍乡煤矿10000010.0
钢铁学堂390003.9
南洋公学60000.6
古陵记365003.7
上海广仁堂200002.0
总计1000000100.0

注:古陵记是盛宣怀家族化名;广仁堂是盛以办慈善为名的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系《汉冶萍公司史》(油印本)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12-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发生了什么事件?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3)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6-11-27更新 | 5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舍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

时期内容出处
战国时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秦汉及以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王吉传》
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四个特点: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白寿彝:《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10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人口普查数据浓缩社会发展状况,也反映社会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统计表(单位:%)。

序号职业1982199020002010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561.751.671.77
2专业技术人员5.075.315.706.84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301.743.104.32
4商业、服务业人员4.015.419.1816.17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9870.5864.4648.13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5.9915.1615.8322.49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0.090.040.070.10
总计100100100100

——据全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

(1)根据材料指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2024-05-14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史氏(梁启超)曰,班定远(班超)既定西域,使甘英航海求大秦(古罗马帝国),而安息人(波斯)遮之不得达,谬言海上之奇辛殊险,英遂气沮,于是东西文明相接触之一机会坐失。读史正是有无穷之憾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仑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二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表现出的求同存异精神与和平诚意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发展。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进出口贸易外,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思想意识的层面看,万隆会议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能的。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亚洲地区一些矛盾的基本结构仍然没有改变,是否愿意借鉴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万隆经验,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说明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趋向。

7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请指出其变化之处和不变的宗旨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2021-09-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营经济在城乡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当年全国工业产值的20%。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但到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者只有15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工商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私人经济的兴起》

材料二   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如下表)显示,截止199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3.8万户,比上年增长70.4%,一年净增长相当于1978年底至1991年的发展总和,从业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619%,是1991年数字总和的2倍,注册资金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是1991年的6倍。另外,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同样创历史新高,私营经济的增幅之高是其它所有制形式所没有的。

项目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
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人数
(万人)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89905811648497
1990981418.351703.669513.1012225.77
19911078439.891848.2412329.4714720.49
199213963329.4823229.0922179.6720539.46
199323791970.3937360.78681208.14422105.85
平均增长率%27.3022.8168.4744.27

——摘编自王敏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营经济呈现出的特点,并概括90年代初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