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55 道试题
1 . 【史料整理与探究】

“西方”是一个频频出现于历史学习中的概念,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对该词语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列出了一些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1)将上图中的历史人物与其贡献相对应,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人物事迹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帝国,强化基督教势力,享有“欧洲之父”的荣誉之称。
发表《共产党宣言》,撰写《资本论》,揭露资本主义弊病,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同学梳理了西方影响世界的重要线索。

(2)根据以上图片,归纳“西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世界?
2024-06-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6-14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1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     
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
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4 . 饕餮是商人信仰图腾,商代青铜器多有饕餮纹;“凤鸟”则是周人信仰的图腾,西周建立后,凤鸟纹样开始流行。商人重酒,周人禁酒,周公颁布禁酒令《酒浩》限制饮酒,周代青铜酒器大量减少。商周两代青铜器的变化说明(     
A.祭祀成为青铜器的主要功能B.政权更迭影响文化生活
C.商周时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D.经济发展推动制度更新
5 .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孝文帝下诏书说:“民有不从长教,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地方官管辖)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荒芜,五分论,一分答三十,一分加一等。”上述规定体现了(       
A.政府禁止土地抛荒B.封建法律制度严酷
C.生产懈怠官民同罪D.弃农从商现象普遍
2024-06-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驿站附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另一条重要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东达大夏和印度边境。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三       清政府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新设了若干邮驿机构,建成稠密的通信邮驿网。到光绪年间,驿务萧条,甚至还有不法官吏,进行勒索,导致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冯桂芬专门写了一篇《裁驿站议》,大声疾呼:“国家以有限之帑(收藏钱财府库)项,既饱县官私囊,复递无足轻重之例信,亦何贵此驿站为乎?”主张取消驿站,改设近代邮政,既利于官,又便于民。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修建驿路系统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冯桂芬对古代驿路系统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8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等五种基本农产品,如果超过全国计划产量一定额度,就可以实行销售定额。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定额,由农业部长授权全国生产该种农产品的农民按户举行公投决定,公投由地方农地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农民只要通过总数的2/3同意,即可达成销售额度协议。这一做法(     
A.减少了政府的干预B.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C.刺激了消费的需求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8 . [近代中国的城市改造]

材料一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城市都是与城墙相关的。 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具备了城、池。城池保护了代表皇权的官府衙门,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殊地位。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已出现在城墙之外,实际上,很多会馆都建在城外。这样的现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广州。在这些城市,外国租界都在城外,华界都在城内……近代以来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拆除城墙。首先在天津,外国列强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占领了天津市,并且拆毁了城墙。从清末新政时期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 中国许多城市的城墙被拆掉。旧城墙消失后,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环城路和有轨电车。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材料二   193953日和54日, 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大轰炸,都邮街街区的房屋建筑损毁严重,需要进行清理改造。重庆市工务局会同重庆市财政局于1939 1030日,提经第22次重庆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改造计划。改造过程中调查发现都邮街、会仙桥原有街道转弯处成一反面曲线,交通秩序不易维持,车辆往来又多,于是将原有街道改成直线。到1940年初,随着街道大规模的改建和都邮街广场的修建,战时重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新辟道路大多在市中区干道两侧或附近, 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大同路、建国路、临江路、 中兴路、凯旋路等都与都邮街广场相连,城市中心向都邮街广场转移,市区新格局基本奠定。

——摘编自谭刚《重庆城市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与抗战精神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城市改造过程中拆除城墙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重庆城市改造的特点。
2024-05-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9 . [廉政建设]

材料一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889年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在与公共机构有关的交往过程中有任何行贿或受贿行为。1906年和1916年两次颁布《防止腐败法》,将反腐败行为的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和地方性公共机构。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日益发达的传媒系统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对腐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摘编自唐朗诗、李佳佳《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各国普遍制定了文官法、公务员法。要求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特别是新闻舆论,在西方素有第四部门之称。在文官的选拔任用上,各国普遍实行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制度;而政府的换届选举及高级官员具有高度流动性,加之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在职业保障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 实行无过失常任制;公务员有权申诉或要求救济,任何部门不准随意扣减、拖欠公务员工资。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英国加强反腐败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西方国家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024-05-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中国近代民主】

材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所理解的“民主”呈现出多样性。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民主”即为“民本”;     “民主”即为“君主”;“民主”即为“民权”;“民主”即为“自主”;“民主”即为“民治”; “民主”即为“平民政治”;“民主”即为“共和”;民主既为“社会民主”。由此而言,问题的关键不是强求大众清一色的认知“民主”,而是理解每个人使用“民主”的方式。

——摘编自颜德如《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七种理解》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政治学说不断输入中国。对于其中的核心政治概念“民主”,近代中国人表现出“理解”的多样性。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合适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