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1 道试题
1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已婚妇女通常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十二铜表法》规定:“(我们)的祖先认为,甚至成年女子,因其生性轻佻,也应予以监护。”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妻子事实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她几近独立于家父,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丈夫,她能够提起诉讼,自由地持有和处置财产。这一变化表明
A.妻子的行为能力得到了拓展B.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趋势
C.男女平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D.丈夫对妻子的优越地位消除
2021-06-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两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竞争方式更具迷惑性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C.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D.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021-06-04更新 | 42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6 . 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9次组卷 | 6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5年至1960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供的经济“援助”几乎全都是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变化导致
A.美苏加紧争夺发展中国家B.冷战的重点不再是欧洲地区
C.世界多极化趋势得以出现D.西欧国家被迫走向联合自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宋代“点茶法”包括碾茶、罗茶、候汤、熵(xié)盏,然后点茶等步骤,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饮茶、品茶、玩茶能放松身心、愉悦神志。宋代茶文化在思想观念上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诠释“德”“性”“人生”伦理内容,常常将佛道思想融合其中。宋代是中国茶馆文化的定型期,自此以后中国茶馆文化便具有了市民性质,成为大众性、娱乐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结合体,其风貌和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宋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处于承上启下、创新发展时期。茶马互市满足了宋朝强军备马之需,也满足了边境少数民族的茶叶需求。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的足迹已遍及东亚、东南亚,甚至远及中东、西北非,对中国后世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和韩国的茶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陈永昊、徐吉军《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将中国茶带入英国王室,饮茶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时尚。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英国,茶叶作为贵族享用的一种奢侈品,家庭茶会成为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700年,英国的杂货铺开始出售茶叶,这标志着英国贵族化茶饮方式开始向平民化茶饮发展。1750年前后,饮茶已在英国城乡各阶层普及。特别是1784年英国开始降低茶叶税收,让茶叶价格更加亲民,到了十八世纪末,茶饮已渗透到英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工人们对茶叶需求急剧扩大,茶叶成为他们既可以促进消化又可以提神振奋精神的生活必需品。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英国茶文化也逐渐演变为以泛化的下午茶为主体的多元化饮茶方式。

——摘编自刘昌明《还原全球化背景下的英国茶文化(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茶文化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推动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简析“茶文化”的时代价值。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于20156月发布的年度《战乱世界:全球难民趋势》,2014年,战乱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导致1950万国际难民与3820万国内难民,其中约53%的难民源自于叙利亚(388万)、阿富汗(259万)与索马里(111万)。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叙利亚、阿富汗等西亚北非难民通过各种途径前仆后继地跨越地中海和国界线,奔向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移民网络,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且经济富庶的欧洲国家。正因为如此,欧洲境内始终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难民。2014年欧洲境内的难民数量达到670万人,比2013年增加230万,从而形成二战以来欧洲最严峻的难民危机。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   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考验和问题,如波兰指责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之举是将难民问题输出至其他国家。近年来,欧洲可谓危机不断,还没有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又遭受“意料之外”的难民危机,这势必影响欧洲的经济改革,进而阻滞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而在大量难民中,难免会有恐怖分子混入,埋下无穷隐患,这又会诱发对难民人群的歧视与仇恨。当然,大量的难民涌入也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德国为例,到2030年,80岁以上老人预计超过630万,而人口将缩减至不足八千万,外来移民目前是其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摘编自王刚《欧洲难民危机的成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北非难民选择涌入欧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