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4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考证,“闭关锁国”一词最早出现于1906年的文章《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这一词语是中国既有的“闭关”政策与19世纪日本史学界“锁国”概念相结合的产物。“锁国”慨念由清末留日学生及学者传至国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学术翻译和理论思考。“闭关锁国”一词的形成(     
A.批判了清廷当时的对外政策B.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C.引领了变法维新的时代潮流D.服务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3 . 1974年,坦桑尼亚的《每日新闻》报道,“若干世纪以来,那些从事剥削的国家仅仅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发展而开发、运走和使用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原料,现在那些原料受到残酷盘剥的国家终于觉醒了,终于站起来向这种不公正的状况提出质问了”。这说明坦桑尼亚(     
A.民族民主意识成为社会共识B.制定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
C.摆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D.试图改变单一经济的落后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抓紧革命准备,试图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将其推翻,以免爱新觉罗家族成为宪法所规定的“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材料表明(     
A.革命派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制B.预备立宪助推了革命的发生
C.清政府的改革具有欺骗性质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世袭制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2024-05-3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今天所存在的科学思想的始祖是古雅典的伟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得斯等人。他们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驱使着悲剧性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悲剧的本质并不是不幸,而是事物无情活动的严肃性。”这一观点表明该学者认为(     
A.近代自然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B.古希腊神话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人文精神在古希腊悲剧中较为缺失D.古希腊人重视自然世界的客观属性
7 . 下表汉代入仕士人家庭仕宦背景列表(部分),下表所述表明汉代(     
入仕仕人父亲官职祖父官职曾祖官职高祖官职文献来源
陈平、陆贾
叔孙通、贾谊等
--------《史记》
贾捐之----梁国太傅--《汉书》
欧阳生----涿郡太守--《后汉书》
欧阳仲仁、欧阳地馀、欧阳政博士博士博士博士
A.士人政治地位提高B.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C.政府用人范围扩大D.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奠基人,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重要符号。在历史长河中,舜帝的孝子形象不断演变,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表所述。

先秦《尚书》中的舜帝形象是宋前文献所见最早的舜帝形象,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也认为:“大孝终身慕父母(感恩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汉代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篇记载瞽叟曾多次谋害舜帝,通过舜帝“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的反差,凸显了舜帝机智型孝子的形象,从而巩固了舜帝的孝子形象(注:瞽叟传说为舜的父亲)
唐五代唐代著作不单是对舜帝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其添加文学性的创作。《舜子变》是唐五代时期记述舜帝孝子故事最完整的作品。舜帝在其中依然是孝子的形象,但《舜子变》删除了唐代之前对舜帝所记载的传奇事迹,开篇便直接将舜帝塑造为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因此称他为舜子而非舜帝。曾有学者将舜帝的故事归结为“灰姑娘”类型的故事母题

——摘编自毕若玉《宋前舜帝故事和形象的演变研究》

围绕材料中舜的形象,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乾隆朝开始有了“天朝体制”的外交用语。据《清实录》统计,带有“天朝体制”术语的40篇敕谕中,乾隆帝有23篇,嘉庆帝有2篇,道光帝有11篇,咸丰帝有4篇。该术语在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就从清朝皇帝的敕谕中消失了。这反映了(       
A.传统的宗藩体系走向解体B.时局的演变影响外交理念
C.天朝上国的迷梦彻底破灭D.晚清外交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被学者称颂为“特洛伊”遗物,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A.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扩大B.封建制度推动文化发展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萌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