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法国的拉伯雷(1494-1553)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漫主义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塑造这三位巨人,来表达其心中的理想。其宣传的核心理念为(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理性主义D.现实主义
2024-06-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时期,二程(程颢、程颐)从天理的高度,具体地阐述了家庭中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间的至亲人伦关系,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夫妇,人伦之本,故当先正”“夫妇之道,不可不长久”“女正则家道正”等主张。这些主张(     
A.力图重构儒家信仰体系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观
C.蕴含着知行合一的理念D.促进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鸦片战争起,清廷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厘金制度应运而生。厘金本来源自民间用来修葺寺庙的自发筹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廷允许厘金就地征收并留用,且各省被赋予自行筹款的权力。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廷财政制度逐渐实现近代化B.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C.厘金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清朝中央政权机构发生了变异
2024-06-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损黜王国官制及其职权,降低诸侯王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这表明(     
A.地方叛乱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七国之乱是汉朝地方割据的表现
C.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D.汉朝借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写史”是一项人类社会活动,女性写史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休戚相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新史学时期是欧美女性写史的“高光时刻”,据表所述。

姓名生卒研究方向学术职位
露西·梅纳德·萨蒙1853—1927社会史美国历史协会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
内莉·尼尔森1876—1947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美国历史协会的第一位女主席;美国中世纪学会主席
泽利亚·纳托尔1857—1933墨西哥历史与考古学美国人类学协会创始会员
路易斯·凯洛格1862—1942殖民时代的美国史密西西比河谷历史协会主席
海伦·凯姆1885—1968中世纪地方行政史第一位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女性;国际庄园大会历史委员会主席
玛丽·威廉姆斯1878—1944拉丁美洲历史《拉美裔美国人历史评论》编委会;美国历史协会拉丁美洲历史会议秘书
莉莲·诺里斯1870—1920中世纪经济史英国第二位经济史教授;伦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皇家经济学会理事会和皇家历史学会理事会的成员
艾琳·鲍尔1889—1940中世纪社会经济史与女性史经济史学会和《经济历史评论》的重要创始者之一;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二位女性经济史教授
海德薇·辛茨1884—1942法国大革命史及宪政史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教师;德国最著名历史专业刊物《历史杂志》工作人员
吉娜·法索利1905—1992中世纪城市史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第一位中世纪历史女性教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身于中产阶级或“寒门”的女性逐渐成为“独立”书写历史的主体。1850年之后出生的自立女性史家比例从50%上升到90%,她们的基本职业目标——经济独立——与男性史家并无显著差异。女性史学家首先受惠于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社会意识的转变也为女性史家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据统计,在180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历史学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女权主义活动。19世纪末,德国史学界的卡尔·兰普勒希特(KarlLamprecht,1856—1915)提出了对兰克史学的质疑,他为这场史学转向运动冠以“新”的字眼。这种开放性和民主化的史学转型趋向,给予女性史学家更多的发挥空间,女性在经济史、社会史等新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摘编自辇宏晔、周巩固《“他者”与“她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女性写史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女性史家的写史风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女性写史的时代背景。
2024-06-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除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保证优先发展黑色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外,还决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扩建军事基地,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建立强大的石油基地,即第二巴库”。此举旨在(     
A.加强国防建设应对战争危险B.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全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世宗在谕旨中提到:“浙江及江南苏松等府,地窄人稠,即丰收之年,亦皆仰食于湖广、江西等处。”但清初仍继续沿用明朝制定的各省漕运(向朝廷运送粮食)配额,具体情况见如表。据此可知,当时(     
南直(江南)171万石
浙江63万石
江西57万石
湖广25万石
山东37万石
河南48万石
A.漕运配额符合地方实际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江南出现新的经济成分D.北方农民的赋税负担较轻
8 . 下表为1910年社会新闻节选。这表明(       

时间(月份)

事件

4月

长沙因米价上涨,四处发生抢米事件

5月

湖北武穴饥民连日抢劫米店

7月

山东莱阳县爆发抗捐抗税斗争,数万农民暴动

9月

安徽北数府,连年灾馑,民情困苦,饥民聚众起事
A.自然灾害直接引发了革命B.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群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革命的社会基础得到增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廷议,又称集议。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商讨政事的一种形式,最早萌芽于       时期。《尚书·周官》中有“议事以制,政乃不迷”。集议制度在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唐六典》中记 载:“议,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 异同,奏而裁之。”唐朝还设立了都堂集议制,每逢重大死刑案件,皇帝下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以示慎刑。唐代的内政、外交等大事也多 采取集议方式进行决策。为了便于宰相集议军国大事,唐初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高宗时期将其迁至中书省,唐代还在尚书省举行不定期、不定人员的百官会议。

——摘编自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宋代廷议制度有了更详尽的规定,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班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实现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宋会要辑稿》载:“宋初,刑政典礼之事,当集议者,先下诏都省,省吏以告当议之官,悉集都堂。”仁宗时,段少连说:“国家每有体大之事,必集群官议于尚书省。”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三   明朝的廷议制度和程序进一步明确,议题更加集中。清代廷议多讨论军国大事,如雍正五年(1727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雍正帝乃“命廷臣集议”,决定出兵平叛。廷议之权在君主,没有君主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召集大臣廷议,而且廷议的结果也是由君主最后作决定的。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的填空,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集议制度从唐至宋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清两朝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集议制度作一简要评价。
2024-06-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宋初,经历五代动乱后,书法传统一度断裂,“趋时贵书”的风气流行于世。一些科举士子为博得主考官员的欢心,竭力模仿其字体,而主考官员也借机拉拢士子,书法的政治意义得到强化。这表明(     
A.书法反映了官方意识形态B.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C.书法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D.书法风格受时代和个人品格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