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6 道试题
1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       
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
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
2024-03-07更新 | 59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
3 .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
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
2024-03-04更新 | 52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公元前486)主持修建御道,从苏萨到萨尔迪斯,波斯信使骑马经御道只需7天,旅行者经普通道路则需90天。对此,色诺芬评价道:“很明显,这是人类在陆地上所能实现的最快信息传递方式。越快了解事态发展,越能快速处理。”御道的修建(     
A.意在同化被征服地区B.强化了对地方的治理
C.维护了多元文化格局D.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2024-03-01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剑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17732月开馆后,仅前后选用的誊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十五万一千余部,销毁的书板在八万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

——摘编自《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
2024-02-2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6 . 1832年,英国首相格雷组阁时,13名阁员中有12名是贵族出身。1837年,英国首相墨尔本组阁时,贵族阁员下降为5人。1845年,英国首相德比组阁时,内阁阁员中的“平民”比贵族多了一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英国(     
A.议会改革满足了平民参政B.两党政治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C.宪章运动争取了普选权利D.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完善
2024-02-24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每年有上万名奴隶被船运到美洲。到18世纪,贩卖黑奴数达到了每年6万人的高峰。在欧洲进步势力的压力下,大家要求欧洲各国政府,按照人道主义的原则,颁布取消贩卖黑奴的法令。1751年公谊会教友派领导了在美洲北部开展的取消奴隶制运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黑人奴隶贸易的大国。1806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法令宣布:“英国国王陛下决定,从180711日起,绝对禁止非洲奴隶贸易。”这样,英国禁止了黑奴贸易。在1815年维也纳条约中,欧洲列强签订条约,禁止奴隶贸易。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联邦军史无前例地招募黑人进入军队。尽管大多数黑人士兵只被分配做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总统的这一举措仍然赢得了黑人奴隶的拥护。1865年,战争结束后,宣言正式通过宪法批准。18891890年的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禁止黑人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标志着黑人奴隶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结束。

材料二   19788月,首届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通过的一项宣言指出,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危害世界和平和安全,种族隔离制度是一种反人类的罪行和对人类尊严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胁。

20018月,第三届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大会通过了《德班宣言》和《行动计划》,呼吁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并最终铲除种族主义。

20094月,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审议大会在日内瓦举行,以审议《德班宣言》和《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21日提前通过会议最后文件,呼吁各国以更大的决心和政治意愿来对付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以色列、新西兰和波兰缺席此次审议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李保东大使发言时,提出了中国关于推进反对种族主义工作的三点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黑人奴隶贸易兴起到结束的简要历程,简析19世纪末黑人奴隶贸易结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联合国推进反对种族主义工作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A.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B.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
C.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D.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
2024-02-24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伏尔泰保持通信,甚至请伏尔泰来俄国面谈。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对新教和其他教派采取宗教宽容政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致信伏尔泰,说他庆幸生活在“伏尔泰时代”。这些欧洲君主的做法有利于(     
A.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B.推行立宪政体来标榜进步
C.实行开明统治以加强王权D.践行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开展读书活动,将职工自发的、零散的读书活动逐步引导到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上去。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建立读书小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评、征文、讲座、表彰读书先进集体与个人等。由此推知,读书活动的开展(     
A.旨在服务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B.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
C.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D.推动“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
2024-02-05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