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鼓吹个人从各种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强盛所要求的健全“国民”。到五四时期,“新民”说被“新人”说取代,“新人”是“人类中的一个人”,而不是“国家”中的一个“民”,陈独秀甚至明确提出“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C.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D.民众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
2 . 赋税制度

赋役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某校历史社团为此搜集相关材料并进行了整理:

制度名称文献记载赋役制度变化趋势
A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皆总统于度支(户部)。从人头税为主转向①为主,反映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不断减弱的趋势。
从实物、劳役地租向②转变,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B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C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D雍正四年奉旨:以各邑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1)完成上表对应制度名称、变化趋势的填写。
制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变化趋势:E.货币地租F.土地财产
________________
(2)细心的小明同学从表格材料中发现C项“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的新特点。对此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双选题)(     
A.当时商品经济发展B.政府长期开放政策
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D.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小亮同学想补全表格中缺失的秦汉部分,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时农民需要承担的赋役种类。
关于秦朝征收“泰半之赋”,小明同学有所怀疑。在社团老师指导下,搜集到一条秦简材料:

材料二:租误券。田多若少,耤令田十亩,税田二百四十步,三步一斗,租八石,·今误券多五斗,欲益田,其述(術)曰:以八石五斗为八百。

——岳麓书院藏秦简《数》

学者彭浩对此材料解读如下:简文中的“税田”即应税之田,是240平方步,合当时的1亩,相当于全部土地的1/10。“税田”的全部收成就是“田十亩”的田租。

(4)材料一、二在记载秦朝农民赋役问题上有何不同?请你从史料实证的视角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国境关税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之一。

材料三:近现代中国海关大事记

1842《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协定关税权。
1927-1930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部分收回关税自主权,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
19491025日,海关总署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关独立、关税自主”的开始。
198011日,海关恢复征税。
1985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关税税率调整愈加规范。
1992年底——2001年初1992年以来,中国先后4次自主降低关税,由43.2%降低到15.3%,总降税幅度近65%。
2001年—2010200112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履行入世承诺,先后4次降税,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9.8%,降幅高达35%。

——根据财政部关税司《波澜壮阔七十年,关税见证伟大历程》等资料整理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海关变化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关于日本国内行政自由和民主化的法令,给日本带来了五大变化:解放女性,鼓励组建工会,学校教育的自由化,废除旨在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机构,以及经济结构的民主化。日本政府的这五大变化顺应了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即便是任其自然发展,日本也会走上这一进程。……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将我们自己从追随他人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并发展出一种能被所有人共享的文化独立性,这乃是进行日本这个国家重建的先决条件。……因此,教育和研究的目的就必须是在全国培养这种能力。

—摘自[日]长谷川如是闲《最后的日本》(1952年)

材料二 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但战后至70年代初,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软弱的政治地位使日本在世界性事件冲击下极难适应。例如1971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已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举行了秘密会谈,而日本在9月仍鼓吹两个中国论。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其反华政策陷入了孤立的绝境,成为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日本从这些事件中清醒认识到,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格局中,继续追随美国,甘当政治侏儒已万难立足,因此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趋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023-04-1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太祖编订《大诰》,宣布“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建文帝时下诏,官民犯罪一律“依《大明律》科断”,废除《大诰》。明成祖即位后为打击异己,恢复《大诰》,不久后又废止。《大诰》的兴废变化(     
A.印证了皇权高于一切B.说明了法治观念牢固
C.体现了中央集权重要D.反映了社会进步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储粮备荒的基础上,汉代建立了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并以假田、减免租税、以工代赈等方式对弱势群体以照顾。隋唐进一步完善了仓廪制度,广建义仓。宋代在此基础上添设了惠民仓、广惠仓等。唐代设悲田养病坊,专门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实施救助。宋代根据唐代经验,先后设立福田院、居养院、慈幼局、安济坊、漏泽园等救济机构。同时,还针对老人、乞丐、流民、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制定法令,而族田、族产和族学的出现,为长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保障。

—-据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统治者多次下诏,呼吁有志之士出资出力,参与社会救助,并奖以功名。明正统五年,江右发生饥荒,吉安府的绅商慷慨认捐。清乾隆七年,扬州府遭遇水灾,官府紧急劝募在扬州的盐商捐钱助赈,歙县人汪应庚一次性捐银六万两,使灾民受惠。明清时期,几只重要的商帮的商贾在致富之后,便踊跃输捐办理慈善公益事业。同时,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赈灾济贫、修桥铺路、捐资办学等更加普遍。

——据姚延玲《明清民间社会救济与慈善事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到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社会救济的新变化与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社会救济制度。
2023-01-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而美国始终在秘密支持阿富汗的反苏活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谋求体面撤军,试图结束阿富汗这个流血的伤口。面对撤军阶段的形势变化,美国的私密战争却丝毫没有停歇的趋势,华盛顿一面继续用各种手段暗中阻止苏联通过外交途径达到体面撤军的目的,一面继续提高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援助。最终,苏军于1989年2月完全撤离阿富汗,美国的秘密战争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此后,美苏各自对其阿富汗代理人的援助还在不同程度上继续进行,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对阿富汗的援助与干涉才戛然而止。

——摘编自陈晔《制造泥潭:美国在阿富汗的秘密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苏阿战争期间,美国实施“秘密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秘密战争”的影响。
2023-03-3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基层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里长,由里内居民通过民主方式推举德高望重者担任,以管理领导生产为主要职责,也管里内政事及祭祀。秦称里长为里正,具有一定资产的人才能当选。秦代的里长,里正的主要职责有向里人摊派徭役;管理里内治安;监督里内户口;组织领导生产;管理里内防疫。凡是里内行政事务,事无巨细皆为里长的职责,里长成为秦代地方基层组织的行政官吏。这时的里长尽管也有生产的职能,但已不再像先秦那样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李昕泽《里坊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世纪英国城市官员中最重要的就是市长了。1215年,英王约翰正式承认了市长这一称谓。市长代表着一种新的气象:以往的官员对国王或者领主负责,而市长则代表了城市共同体的共同要求,到14世纪的时候,市长在一个重要城市中已经是一个常设的职位了。后来,城市中出现了各类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如书记官、公共事务官、验尸官等。……发展成为城市自己选举官员并由城市自己支付薪金的制度。虽然这些官员同王室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首先是属于城市的,而不隶属于国王。

——摘编自张树荣《1113世纪英格兰自治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的农民各顾各,社队基层组织涣散,甚至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许多事情没有人负责,乱砍乱伐树林,民事纠纷等现象大量发生。在新,旧体制交替的关节口处,老体制不能解决,新体制因为刚刚建立而未能加以解决,如果放任自流,势必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民在有了经济自主权以后,迫切地要求切实保护已经得到的权利,要求自己管理本村公共事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于198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村民委员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1982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摘编自乡村干部培训教材系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秦代里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英国城市官僚队伍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背景。
2023-05-0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巨人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科目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英国普通家庭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小麦面粉和面包占了很大比例,小麦面包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常见饮食。肉类、鸡蛋、蔬菜等食物也经常吃得上,甚至海外食品茶叶、咖啡、蔗糖等偶尔也消货得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紫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闷气。”

——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材料二   奢侈的高消费过去仅仅是限于官像、地主之家,因此官僚云集的京城往往中,是消费之都。到近代,消费之都开始向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转移,消费方式的变革在上海即显得十分突出。中国古代的商人大多崇尚节俭,但在近代上海各种娱乐场所奢侈消费的各色人等中,不乏发财致富的商人。一些大商人的交易谈判,也改在娱乐场所进h。在传统社会中,消费一般都是单纯的消闲享受型活动,而在近代上海,消费的目的日趋多样化,对于商人而言,社交实际上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网,了解各地行情,广泛招揽生意,消费变得更加奢侈豪华,方式也五花八门。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的倾向日益明显,并不富裕者为了虚荣,也时常摆阔。

——朱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消费的变化。
2023-06-23更新 | 35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考前演练(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摘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后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分析材料三中汉代后期“卿”性质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2023-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 15﹣17 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2023-08-0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