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6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一1935)。其中,1868一1885年期间,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是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B.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成为必然
C.传统自然经济逐步濒临崩溃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 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 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 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4 . 诺贝尔和平奖的变迁

诺贝尔和平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奖励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人或组织,从而推进世界和平进程。以下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信息节选。

获奖年份姓名国籍获奖原因
1901迪南瑞士创办国际红十字会
帕西法国法国第一个和平组织的创建者
1906西奥多.罗斯福美国调停日俄战争,促使日本和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
1919威尔逊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
1935奥西茨基德国德国《世界论坛》杂志主编,因反对纳粹法西斯而入狱
19391943未颁奖
1945赫尔美国美国国务卿,在建立联合国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
1953马歇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1954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为二战中的难民提供了国际保护,作了大量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和非政治性的工作
备注:1948年苏联另设设立斯大林国际和平奖,于1956年改名为列宁国际和平奖。
1950本奇美国对阿以战争的调解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第一个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1960卢图利南非领导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和平抵抗运动,主张以
非暴力的方式解决种族歧视
1964马丁路德.美国领导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形式反对种族隔离
196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保护儿童健康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活动,改善他们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方面的贡献
1969国际劳工组织在争取工人合法权益、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1勃兰特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并缓和了二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1973基辛格美国在越南战争停火谈判上所发挥的作用
黎德寿越南
1978萨达特埃及缓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为中东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贝京以色列
1985世界医生争取防止核战争组织使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灾难后果
1990戈尔巴乔夫苏联在东西方关系缓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备注:1990年,苏联最后一次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授予当时尚在狱中的南非反种族分离主义领导人曼德拉,以表彰他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
1993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南非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为南非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2005国际原子能机构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
2006穆罕默德尤纳斯和格拉明银行孟加拉国经济学家自下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200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创造以及传播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多渠道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作出的贡献

——资料改编自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1)斯大林(列宁)国际和平奖的设立与终止,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变化?
(2)根据材料,概括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变迁的看法。
2022-05-21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
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
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
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
6 . 进入嘉靖年间,江南人均耕地量持续缩减,土地使用价值不断看好,因而地价持续看涨。如福建漳州等地,“田价日高”成为趋势。但明后期随着粮长、解户等差役的负担加重,田价一度低落。该变化说明
A.人地冲突成为主要矛盾B.国内市场得到积极开发
C.基本经济模式变化有限D.商业性城市不断地涌现
2022-06-03更新 | 4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朝时期,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时期,园林设计开始偏向雅致精巧,注重意境的营造。不仅善于运用奇石构筑园林景观,同时还非常注重布局,重视水景的运用,以营造清幽深远的意境。这一园林风格(     
A.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影响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反映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2023·浙江·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是一个天然良港,开埠后强大的冲击波动摇了传统的航运结构,逐步地将上海纳入了近代化航运体系……《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上海外资工业飞速增加,初步显示了资本集中的趋势,最为瞩目的是洋务工业在上海突起……上海的外汇市场除了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周转和金融服务外,还有外汇收支项目中的其他业务,这些都构成了金融活动的活跃与兴旺。在19世纪后期,上海已初步成为全国金融中心。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材料二   19229月于上海创刊的《向导》周报是党内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中共二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工人阶级开展革命运动提供方法指导。19255月,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开枪射杀,引起上海人民的公愤。扎根于工人队伍中的中国共产党得知后,马上予以指导,充分利用广大职工的反帝热情,立即组织并号召工会、农会、学生会,促成群众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五卅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够进一步削弱反革命力量的嚣张气焰,以上海大学为总根据地,相继在闸北、虹口、浦东等七个地方开设了工人夜校,安排中国共产党员给工人宣传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走向。

——摘编自于小慧《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作研究(1924-1927)》

材料三   202211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博览会内容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人才流动、数字经济开放与治理等。进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其功能和作用包括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个方面;现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高水平开放的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多边主义的舞台:释放出共享发展的机遇,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新动能。

——摘编自孙成海《进博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结合所学,列举上海是“19世纪后期的全国金融中心”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工人运动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写出国民大革命的目标与主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进博会体现的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并从金融领域说明当代中国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做出的贡献。
2023-12-0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