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 . 1800年,大多数欧洲人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工作模式受到季节、天气和土壤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仍然占据人们经济活动的大部分。一个世纪后,欧洲人的生活地域和条件普遍有了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欧洲(       
A.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转变B.最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顺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D.始终在技术革命中保持领先
2023-12-05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五)历史试题
2 . 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A.保证了监察的规范有效B.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
C.缩小了基层治理的权限D.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元的产生是伴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的逐步加深而形成的。1989417日,欧共体执委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向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提交了《关于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分3个阶段实施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按照计划,199911日起,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出现,货币联盟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的过渡期,200271日起,各成员国的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欧元成为唯一合法的支付手段。

——摘编自怀谷:《欧元的诞生与前景》

材料二   欧债危机后,欧盟国际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其占全球GDP比重从200730.66%降至2018年的22.1%。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E)“特别提款权”这一直接反应国际货币分量的指标中,欧洲下滑明显。2015年,IMF调整新一期货币篮子权重,人民币首次纳入“特别提款权”,并占有10.92%的份额。在安全领域,乌克兰战争、难民危机以及中东、非洲、阿富汗等周边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其安全威胁也不断向欧洲蔓延。除此之外,欧元虽然是全球第二大货币,但欧盟仍然依赖于美元为基础的交易体系。近年来,美国利用美元优势,肆意挥舞制裁大棒,对欧洲企业处以没收在美资产、切断美元交易等处罚。据统计,欧元综合国际化水平在2004年左右为其顶峰,超过27%,随后即呈现震荡下跌趋势,2017年已不足22%。

——摘编自董一凡:《当前欧元国际化的挑战、应对以及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欧元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欧元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4 . 据传说,夏禹治水,巡行天下,曾在会稽山(浙江绍兴)大会诸侯,死后葬于会稽。夏王少康封庶子于越,以奉守禹之祀。夏朝末代国王桀被商汤打败后,奔走至南巢(安徽巢湖)之山而死。这些传说(     
A.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反映了夏商对周边文化的吸收
C.体现了中原华夏文化的南渐趋势D.可以佐证夏朝统治区域的扩大
2024-01-10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5 . 【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关系】

材料

历史阶段世界中国
新航路开辟后近300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清朝进一步开疆拓土,造就了“康乾盛世”。18世纪晚期,即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
19世纪后半期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侵犯。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化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国际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大西洋彼岸转移;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作为新生力量与美国一起使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中国得以参加巴黎和会,并以坚决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而实际上开启了中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20世纪下半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加速瓦解,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力量中心:西欧走向复兴,日本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重新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加强。至今,这种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中国坚持抗战使中国赢得与美国、苏联、英国一起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地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加强。新中国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请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历史阶段,从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关系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拟定必须运用整体史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6 . 《国语·周语》说:共工“欲壅(堵塞)防百川,堕(削平)高堙(填塞)庳”,“鲧称遂共工之过”,禹乃“高高下下,疏川导滞”。据材料可知(     
A.共工和鲧治水失败B.当时水患较为严重
C.国家出现统一趋势D.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7 . 近代各地迁居上海的移民中,徽州商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移民群体。在上海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徽商的作用不可小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大批徽商纷纷将资产转到上海,许多徽州人寓居沪上,不再回乡。19世纪80年代后,更多徽州人陆续来到上海,“挚子携妻,游申者更难悉数”。他们有的在上海地区的城乡村镇集市从事贸易活动,有的则以上海为贸易基地而进行长途贩运、转销活动,还有在上海当学徒的。据《上海地方史资料   》(三)记载:开埠前后,徽商在上海的经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来沪经商而最有手腕和力量的,可算是徽州人、宁波人、本帮人以及山西、广东和绍兴人,形成所谓‘帮口’”。可见当时徽商在上海已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商帮。

材料二   近代,徽商的“盐、典、茶、墨”虽然在特定的背景中曾一度得到发展,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来看,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入近代后的上海徽商在一些传统行业的优势开始式微,其势力己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徽馆原来在上海市场也十分有名,但到光绪季年,徽馆也由于经营方式守旧而衰落了。徽馆在此之前在上海的经营占有重要地位,顾客类多上流中人,后因为牢守旧习,不知发展,到此时几乎不能列于酒肆之列了。同样,旅沪徽商经营的其他行业亦均因经营囿于传统,墨守成规而在清季一一式微衰落了,代之而起的则是宁波商人、绍兴商人和洞庭商人等其他客籍商人。

——以上材料摘引自蔡玲存《徽商的近代发展与式微——以其在上海的活动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60后,徽商在上海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在上海式微的原因。
2023-08-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2010年12月IMF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第十四次份额改革,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74年,针对因经济水平不同致使世界遗产申报的国家不平衡,文化遗产数量分布不均衡的突出问题,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要确保《世界遗产名录》能反映出“具有代表性的、均衡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战略"。材料说明,“决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突出《世界遗产名录》的多元性   ②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③降低《世界遗产名录》的限制性   ④增加落后国家文化遗产入围数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
2023-08-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10 . 战国时期各国大多先于边地设郡,齐国却始终没有设郡,而是将全国划分为五都;各国的官僚机构基本都走上了“官分文武”的道路,但楚国仍沿袭春秋旧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其他官职设置更加五花八门,异多于同。这一现象反映了各国(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求同存异谋发展的趋势
C.民族交往交融程度不一D.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