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95 道试题
1 . 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2 . 谈一谈

材料   19565月,中埃建交,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195691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表态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他赞扬此举“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表示中国“愿意尽力帮助埃及”,提供“无代价的援助”。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后,中国坚决反对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入侵埃及,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和人民响应埃及政府的呼吁,愿意尽我们的能力所及,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包括提供物质援助在内,支持埃及的斗争,反对英法的侵略。”


请回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支持埃及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3 . 【谈一谈】

材料   1964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73年乔治·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商定,研究发展经济关系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在技术、工业等方面加强交流的问题。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1984年两国政府签署了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双方还就合作建造大亚湾核电站和电讯合作项目达成原则协议。1987年中法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财政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法国政府在1987年向中国提供总额为6.4亿法郎的混合贷款。

——摘编自唐雅素《浅谈中法建交对中国之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80年代中法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04-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谈一谈】

材料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使华北区的工作实现党、政、军、财的统一,19485月,中共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合并为华北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积累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为建立新的中央政权做准备。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认为新政权的组织既不能照搬苏联,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议会制,而应是通过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通过代表大会选出政府领导人,制定各项施政条例。但在刚刚接管的新城市,群众尚未被充分发动起来,不能召开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召开协商性质的、主要对群众起联系作用的各界代表会议,然后待机实行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华北区是首先按照这一设想进行政权建设运作的。


根据材料,概括1948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区政权建设的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3-04-22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谈一谈】

材料   秦汉帝国在秦始皇统一后,国势渐盛,至西汉武帝时代,通过一系列战争与外交,终于叩响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史实对加下划线文句进行佐证,并概括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2023-04-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材料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谈一谈】

材料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在《乡约》中,王阳明要求父老子弟及新民要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请回答:
(2)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南赣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辩一辩】

材料   明代浙江婺州(今金华)浦江县的《郑氏规范》是一部影响广泛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直接体现了金华学派的“求实”、明道躬行和经世致用等理学思想,其内容丰富,涉及家庭教化的各方面:第一,规定家长要至公无私,“志诚待下”:第二,规定了礼法并行的治家方略,“冠、婚、丧、葬,必稽朱熹家礼而行”;第三,强化对家人的道德教育,规定了子弟与尊长之间的道德准则;第四,特别规定了对子孙修身做人、处世之道的教育;第五,对处理邻里关系、社会公益等方面也有明确要求,提倡子孙要尽力参加修桥修路“以利行客”,天热时要在交通要道设置两处茶水点等。

——摘编自陈廷斌《郑氏规范的家庭教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请回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氏规范》的现实意义。
2023-04-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谈一谈】

材料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023-04-2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8 . 【谈一谈】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谈一谈】

材料   19369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妇女代表会组织大纲》,指出,妇女代表会是广大妇女群众自己的革命组织,凡女工、农妇、女学生、女职员及一切革命的妇女,不论她的社会阶层,只要她是革命(的),都可参加到妇女代表会里来。由510个妇女选举一个代表组成乡级妇女代表会有3个以上代表的村庄或邻近村庄选代表主任1人,乡妇女代表会每月开会一次。1937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指出:“一方面要立即改造与扩大乡妇女代表会组织,并充实他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乡以上新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他是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中共的妇女政策。
2023-04-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谈一谈】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根据材料,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2023-03-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