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         )(         )、厦门;1988年,(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         )(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         )(         )、环渤海地区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018-07-0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高考)
2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
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3 .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         )、手工业和(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         )转变为(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在我国基本建立。
2018-07-0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高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大
C.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代
2018-07-03更新 | 2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全球史》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是
A.推翻清朝封建专制腐败的统治
B.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国计民生
C.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
D.反对满洲贵族,实现五族共和
8 .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更重视法律的作用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9 . 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
A.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
C.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
D.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
10 .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