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时任副财长哈里·怀特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谈判,出台了“怀特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设立一个总额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他们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设立,最终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

——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界史》


材料二   1948年,关贸总协定举行第一次会议,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启动。人们没有想到,参加这个体制的成员从最初的32个扩大到50年后的132个;人们也没有想到,1995年国际贸易组织成立了,它落实了贸易争端调节机制的实施……人们更没有想到世界贸易会以每年平均7%的调整增长,与50年前相比,增长了14倍。

——摘编自侯若石《经济全球化成历史趋势,多边贸易体制功不可没》

材料三   1948年,由于市场主宰了全球化的进程,因而全球化的利益和取消第三世界债务机会都不是均等的,一部分国家和人口得益,而更多的则被边际化,从而形成了危险的两极分化。联合国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由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世界贫富的差距。

——摘编自龚书铎《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经过“改造”被置于“和平金融基础”之上的国际货币是什么?根据“怀特计划”,说明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绝对控制权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这么多“没想到”到集中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依据材料一指出直接推动这一趋势的机制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图示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 . 秦慕阳同学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和熏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摘自修海涛《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材料三 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①)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②)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据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活动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观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指出材料地图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写出字母),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2-01-0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官僚体制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秦王嬴政自称“皇帝”以示大统一统帝国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历代王朝都没有废弃这位“始皇帝”创立的皇帝制度和皇帝这个称号。

——摘编自攀树志《国史十六讲》


秦朝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汉中央官制,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到隋唐其核心地位已被西汉中期以后相继出现的机构(下图)所取代。如遇需要集思广益的重大问题,则由宰相主持百官集议,以形成决策。中书、门下省与监察、谏诤相配合,共同保证决策尽可能正确。


唐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衡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到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

——摘编自张仁忠《明清简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骗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地位虽然显赫,但绝对地听命附属于皇帝,没有丝毫独立地行动和决策的余地。军机处的组织形式也很特殊,既无官署,亦无专官,又无属吏,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1)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新变化。简要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总趋势。
2022-01-04更新 | 3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最为活跃,推动土地私有关系快速发展……战国时的地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贵族地主,或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或是因军功受到赏赐土地而来,另一种是通过购买土地形成。一种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私有制形式便逐渐形成了。

春秋战国之际还出现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关系。有的自耕农是因垦荒或立了小军功而得到少量土地,也有的是因旧贵族没落后成了自耕农,还有国家授田给农民,责其耕种。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了私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他们构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又一种形式。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政府总是限制因土地兼并而形成的大地主经济,因为他们的数目膨胀则必然直接地影响国家的税收制度与其他行政制度的执行,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历代皇朝都把反对与抑制大地产庄园经济及大地主租佃经济,建立厚实的小农自耕农阶层视为稳定社会的基本国策,以此确保国家税收和秩序稳定。

——摘编自盛邦和《中国土地权演化及地主租佃、小农自耕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贵族、官僚大量占田,同时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也可以把他们获得的利润,利息用来购买土地……在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常常“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既然明清的封建地主和工商业者积累起来的财富都竞相购置土地,而不投资于工商业,那么自然就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成长了。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指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国家税收的直接提供者。并说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末”各指什么?材料三描述的经济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5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7世纪革命,成功建立起合当时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后,不仅摆脱了对英国的依附关系,而且确立起符合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民主共和制度,新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创立了,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虽然英、美两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但是,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出美国的政体。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6 .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
(5)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21-08-3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2019年是北约成立70周年,美欧之间,欧洲内部之间博弈更加激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三:二战束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日程。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鉴于社会普遍视欧洲为战乱和冲突的根源,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二、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

——魏飞《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1951--1960)》

材料四: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与欧洲盟友承担的责任必须是平衡的。例如,2014年的北约峰会曾通过一项决议,即2024年之前所有成员国将把防务开支上调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而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要求欧洲立即行动,而不是拖到2024年甚至更晚。对于欧洲而言,这种强制的方式很难接受。美国希望把北约的防御范围扩大,例如将网络攻击等虚拟世界的安全挑战也纳入北约的安全框架,同时突破地理限制,让北约担负起亚太地区安全挑战的应对。但欧洲并不认同将北约防务目标全球化,它们认为北约仍是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组织,应主要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澎湃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怎样应对美国的“遏制战略”、“接触战略”和“纳入战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史实,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之间在“北约”上的主要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8 . 近期上映的电影《八佰》引发热议,将观众的思绪带入14年抗战的峥嵘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它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要求:语言规范,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表述全面)
2021-03-2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遣官巡查是指朝廷在正常的监察和行政隶属体系以外,临时派遣“软差”官员,不定期地巡察各地。西汉宣帝遣官十二朝臣“循行”,主要是“存问鳏寡,察吏治得失,举茂才异伦之.BB,东汉末年,厦帝建福用率等八人“分行天下“超行风俗”,几制史、那守有脏罪者,皆奏勃之,贞观年间,唐太宗派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人分巡各地黜陟州县吏,经皇帝宰相裁定,二十名良吏提耀,千余名过失官吏被罢黜。元代不定期奉使宣抚,体察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对所察有罪官吏,五品以下或可“就便处央”,四品以上奏请发落。元末朝政黑暗,两次奉使宣抚在整饬吏治方面成效甚微。明代正统,景泰年间,奉使大臣不仅有权融陟布政使以下官员,就连巡抚重臣也可奏新。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古代巡视官员下基层明察暗访,特别是暗访,或称微服私访,是一种有效接触群众了解实情的果道,但那多是一种百姓的企盼和清官的一周情远,调为官修阶层有着共同的利益,与百姓分属于不同的阶复,监察官要维护的是那个代表地主卧级根本利益的封建制度。所以,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贪官污吏现象,朝代更替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张端武《巡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西汉至明代巡察职能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巡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2-02-1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自由选择保证的民主选举;从1947年至60年代,由美国援助而得到保持的市场经济;欧洲人之间的和解,尤其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和好。在此基础上一于17年诞生欧洲经济共同体,虽然不无危机和紧张局面,欧共体仍得到扩大。

-----摘编自[英]约翰史蒂文森《欧洲史》

材料二   到1958年1月1日,六因都已批准了罗马条约,共同市场告成立581年至1902年间,共同场内的工业生产手均长7.6,而歌洲七国由贸易联(以国为主的北欧等七个国家)的增长仅为。这个对比本就雄持地说明这一创举的成功。在这儿年里,六国间的贸易增加将近一倍。

----摘编自[美]斯图尔特·休斯《欧洲现代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歌洲联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和平,为它的公民带来了繁荣。它创建了单一欧洲货币和无国界的“单一市场”…它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贸易力量,在环境保护和发展援助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

     ----摘编自冯寿农、项颐倩《欧盟概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共同市场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联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