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2 . 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培植出大麦、小麦等作物,中国培育出水稻、粟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农耕畜牧业的产生及发展示意图B.当地发现的粮食作物遗存、化石等
C.西亚、中国发现的岩画、壁画等D.《全球通史》中相关内容记载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3 .

材料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思考】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023-10-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知识点

角度

区域

表现

影响

货币

中国

商朝用______等天然物作为货币。(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_____________的象征。
(2)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_________转化。

古埃及

公元前11世纪,开始用_______________作货币。

小亚细亚

公元前8-前7世纪,出现了____________

信贷

世界

(1)公元前22-前21世纪,_____________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___________。(3)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______的雏形。

中国

《周礼》

已经有了____________的记载。

春秋时期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唐朝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_________”。

宋代

______、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了不少汇兑业务。

明朝中期

______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__________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契约

古代世界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广泛使用契约并受到________保护。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___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古代中国

(1) ___________时期:出现了契约.
(2)汉朝以后:凡是涉及_____________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3)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________
2024-01-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预习自测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
(1)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________,周朝有________,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商时期,法律严酷。
(2)德()治: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___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023-09-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史料一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北宋王安石变法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保甲制度的作用。

史料二 明初里甲制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教化和管理职能。《教民榜文》记载:“民间子弟七八岁或十二三岁者,此时欲心未动,良心未丧,早令讲读三遍《大诰》,诚先入之言为主,使知避凶趋吉,日后皆成贤人君子,为良善之民。”清初,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并与乡约相结合,成为稳定社会的重要方式。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
2023-11-05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7 . 据《清实录》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市)……与内地人民无异,请删去苗疆字样”,“永州府同知(今湖南永州市)……今已将苗疆字样删除”,“桑植(今湖南桑植县)删去苗疆字样”等。这说明当时湖南苗疆地区(     
A.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B.积极接收内地风俗习惯
C.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比较规范
2023-08-1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史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民办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输纳,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的不同。

史料二 明初仿宋制,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户律·户役》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后来又有“建官舍以处流民,给粮以收弃婴”之举。“养济院穷民各注籍”,无籍者收养于佛寺。又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亦设义冢。其具体实施办法,明志无记载,估计与宋元之制大致相同。明代各帝亦常下诏普遍施济天下鳏寡孤独老病残疾之人,亦有惯例。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设立养济院的目的及其原因。
2023-11-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生于人心者也;乐者,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     
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D.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丰盛的嫁妆,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摘自《中国通史》
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分析唐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影响。
2023-10-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