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史料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
2023-08-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讲义)

2 . 史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摘编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精神的当代价值》

史料二 为适应封建统治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袭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一部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
2023-08-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3 . 史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史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自顾保国《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览》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史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所以治其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途),罔不由此。”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八》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
(2)根据史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
2023-08-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讲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阶段特征,说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2023-08-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6 .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新华网《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2018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3-09-1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讲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023-08-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8 . 史料一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探究]
(1)史料一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概括在这些方针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8-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讲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在不触犯地主阶级根本权利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这对那些无拳无勇的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缺乏可以依靠的社会基础就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史料二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01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3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着手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
1910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
1911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史料二表格,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2023-08-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国际联盟的历程》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的不同。
2023-08-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