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奖励军功
②推行县制
③什伍连坐制
④重农抑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主要有哪些?
2023-10-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国际法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到“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根据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下列属于国际法的是(单选题)(     
①《非战公约》②《拿破仑法典》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阅读材料一至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材料二: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摘选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


(2)上述四则材料内容分别与历史上的四个国际体系相关联,完成对应填写。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3)近现代以来,推动国际法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空间范围、国家关系和历史作用的视角,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2023-05-24更新 | 142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5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6 . 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以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开放通商口岸,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


(1)将下列不平等条约与地图中的通商口岸相对应(填写字母)。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2)近代通商口岸不断增加,呈现出怎样的分布趋势?
2022-02-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然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必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


(1)钱穆主张“通古今”“通彼此”,强调了研究制度须注重
A.相同与不同的比较 B.背景与条件的分析 C.纵向与横向的联系 D.主观与客观的综合
(2)以中国公务员制度为例,说明其是如何“通古今”“通彼此”的。

(3)在上面时间轴的序号内填入适当内容。
;②;③;④;⑤
(4)依据时间轴,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1-12-28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2021-10-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他整理的历史知识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0 . 由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我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是
A.专制体制的确立阻碍思想文化进步
B.中国古代思想百家归儒的发展趋势
C.国家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
2019-10-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十四校2016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