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8 道试题
1 . 有学者制作了从秦汉时的尚书、中书、侍中发展形成为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过程图。结合所学,关于这一变化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尚书令的地位相当于丞相
B.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三省行政体制
C.隋文帝时期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D.唐代政事堂的设立使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023-10-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关于江南地区,《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而《宋书》(南朝沈约著)则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 )
A.得益于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B.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C.源于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反映了南朝政府更注重农业发展
3 . 有人这样描写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主要反映了天津(     
A.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交通变化的影响B.城建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
C.城市布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市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23-09-27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材料二 1750—1900年东西方主要国家(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变化表


——摘编自拉里 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的形态》


(1)列举古代希腊文明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的两个例证。不仅古代西方文明借鉴了东方文明 的成果,近世亦是如此,以“罗盘针”为例,简述其对欧洲近世文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1880年为界概括1750—190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1880年之前的趋势形成的内在原因。
(3)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科技与人类社会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 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时百分之七十八的金花银,亦即占全国税粮总数百分之九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于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一旦国家财政拮据,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凡有金银、外国各等银钱、面粟、米粉、砂谷、米面饼、熟肉、熟菜、牛奶酥等几十种商品,进出口通商各口,皆难免税。第五款规定:“向来洋药(鸦片)、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由于商品周转税负很重,五口通商之后西方列强对华贸易没有像他们预想的大幅增长。为此,《天津条约》规定中国进口商品,在缴纳进口关税和2.5%的子口税之后,即可行销中国各地,各地不得再另外征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一千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十四级增加至二十一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国务院于同年9月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40—60年代我国关税征收改革的内容,说明上述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7 . 中世纪以来西欧的基层治理经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这一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城市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市民阶级积极参与政治,在法国,形成了“三级会议”。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所需要的世俗文化、世俗教育渐渐产生。

——摘编自杨婉嘉等《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88年,英国颁布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郡自治市与郡的地位相同,不受郡议会管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郡自治市议会管理市内事务。还建立了一个伦敦郡,使伦敦地区单独成为一个郡,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伦敦郡议会管理伦敦事务。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成为英国地方政府的第一层级。

——摘编自孙宏伟等《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材料三   西方国家发展进入到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发展慢慢趋于成熟,经济资源积累也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社区建设的重点和目标也在逐步改变。西方国家在促进社区发展管理上,主要采取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美国各级政府主要通过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为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用不着自行兴办和直接管理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种机构。

——摘编自何增科《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分离的实质,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地方政府法》颁布的历史背景,指出当时英国地方政府设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趋势。。
2023-08-28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新高考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3次组卷 | 35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的影响,列举人民币作为“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升的表现。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揭示现今的国际金融存在的风险。
10 . 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明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内部显现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明中叶之后,广州一地的棉纺织工场就有2500多家,纺织工人有5万余名。苏松地区大量棉业市镇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受到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的新兴因子发展缓慢。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了桑稻争田,由此造成了江南地区粮食供应的紧张。康熙年间,两浙民稠地窄,产为无多。全赖江楚粮艘……从江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内容来看,基本上是苏、松、杭等地的丝棉织品输向全国各地,而湖广、江西一带的粮食则源源不断地输入江南。

——摘编自杜君立等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等文章

材料三   一战的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南方棉花种植推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江南棉纺织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粮食生产格局和国内贸易形式变化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丝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原因,概括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及启示。
2023-12-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