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宗族]

材料一:汉晋之际是宗族势力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之时,关东各军阀起兵讨董卓。其中就有很多的富室强族以其强大的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参与到讨董卓的军事斗争之中,成为当时各军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曹魏实行九品官人法,而晋代沿用之后,不仅使强宗大族对其所在的乡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为他们世居高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宗族势力越来越强。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经过三国西晋近百年的发展,到东晋南朝时已成为十分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家族制度。原来控制东吴政权和控制西晋政权的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把持着东晋南朝的各级政权,而众多的地方世族普遍存在于地方乡闾之间,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摘编自陈克标《汉晋之际乡里秩序及其维持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共同维系的乡村关系网络中,宗族始终处于国家权力与乡村治理的枢纽地位,承上延伸着国家权力在村落社会的推行,启下肩负着村落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调适。可以说,以宗法制度维系的宗族组织是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徽州自唐宋而下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不仅是乡村联系地方官府的重要枢纽,且在基层和民间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徽州乡村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摘编自宋杰、刘道胜《明清徽州乡村宗族秩序的构建与村际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晋之际宗族势力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意义。
2024-06-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2 . [近代中国的城市改造]

材料一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城市都是与城墙相关的。 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具备了城、池。城池保护了代表皇权的官府衙门,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殊地位。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已出现在城墙之外,实际上,很多会馆都建在城外。这样的现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广州。在这些城市,外国租界都在城外,华界都在城内……近代以来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拆除城墙。首先在天津,外国列强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占领了天津市,并且拆毁了城墙。从清末新政时期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 中国许多城市的城墙被拆掉。旧城墙消失后,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环城路和有轨电车。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材料二   193953日和54日, 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大轰炸,都邮街街区的房屋建筑损毁严重,需要进行清理改造。重庆市工务局会同重庆市财政局于1939 1030日,提经第22次重庆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改造计划。改造过程中调查发现都邮街、会仙桥原有街道转弯处成一反面曲线,交通秩序不易维持,车辆往来又多,于是将原有街道改成直线。到1940年初,随着街道大规模的改建和都邮街广场的修建,战时重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新辟道路大多在市中区干道两侧或附近, 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大同路、建国路、临江路、 中兴路、凯旋路等都与都邮街广场相连,城市中心向都邮街广场转移,市区新格局基本奠定。

——摘编自谭刚《重庆城市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与抗战精神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城市改造过程中拆除城墙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重庆城市改造的特点。
2024-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3 . [民族国家的建构]

材料: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多半是先有国民权利平等意识的觉醒,后有人民主权的制度设计与鼓吹,再经过或急或缓的民权革命,才建立起来的。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新兴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同于1718世纪西方民族国家先后生成之时。因此,当时开始广泛兴起并对东方民族产生刺激的,已经不再是民主主义,而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探究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说明合理)
2024-05-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商朝时期,王室控制的各个方国和部族大部分是通过直接的军事手段征服而来。西周建立之后,周王室控制的诸侯国则主要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分封而来。相对于商朝的地方管理,分封制可谓是一种基于长远的战略规划。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取消了诸侯的独立地位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缓和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有利于政治形势和秩序的稳定
2024-05-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5 . 北宋书肆十分繁荣,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国寺书市,《清明上河图》中有书铺售书画面;南宋首都临安的棚北大街一带是书铺集中的地区,书坊出版是一个独立而普遍的封建手工业生产行业。两宋时期的这些现象(     
A.凸显了民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反映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
C.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D.根源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2024-05-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6 . 自清末以来,中国思想界便出现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国人以“西”为“新”, “西方”是中国想要进入的“新世界”。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梁漱溟甚至断言:“中国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为过去之事情。”这一现象反映了一战后(     
A.国人对西学的理性思考B.中国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C.儒学思想近代化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转向
2024-05-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7 . 有学者指出,国民党一大改组后,最重要的政治及组织变动有三:政治骨干少壮化,共产党人作用凸显,政治上明显左倾。以下选项能够印证国民党一大后,在“政治上明显左倾”的是(     
A.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落实“耕者有其田”政策
C.“二次北伐”推翻北洋政府D.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
2024-05-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8 . 北魏实行均田制度,对授田对象的身份并无严格的限制。唐高祖时期,不再给一般妇女、奴婢、部曲、耕牛授田,并允许一定条件下买卖永业田和口分田。这些变化(     
A.便利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B.有利于门阀士族势力的继续壮大
C.反映唐朝政府对人身控制的松弛D.极大地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4-05-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9 . 15—16 世纪,西欧逐渐以“发现论”塑造了作为国际法形成基础的地球空间秩序。而17—18世纪,“有效占有论”逐渐上升为主流思想,该观点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这一变化反映了(     
A.欧洲国家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国际法的日益发展完善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殖民霸权发生转移
2024-05-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实现了对马的驯化。现有考古资料显示,家马最早驯化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包括中国黄河流域在内的多个地区也较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世界上最早使用马拉战车的是(     
A.苏美尔人B.印欧人C.埃及人D.日耳曼人
2024-05-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