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3、14世纪时,西欧部分庄园中小麦、黑麦、豆子等作物的种植和役用牲畜的养殖比重下降,而棉花等作物及生猪、专门用于产奶的奶牛比重占据了整个庄园种植和养殖结构的主体。这反映了当时西欧部分庄园(       
A.呈现出与市场密切联系的趋势B.打破了农业集体生产模式
C.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D.农业经营领域的获利颇丰
2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海图谱系整理。这说明甲午战后(     

名称

绘制时间(年)

绘制者

图幅数量

绘制区域

皇朝沿海图说

1869

黄维煊

32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

1898

程鹂

_______

中国沿海

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1901

陈寿彭

208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A.国人民族危机意识增强B.中央权力下移趋势明显加强
C.近代海防建设拉开序幕D.清政府警惕周边的形势变化
2024-05-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70年,明政府实行海禁,下令寸板不许出海,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禁造成沿海民众贫困,民众铤而走险地从事海盗走私、勾结倭寇,倭寇之患加剧。1513年,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抵达广州,进行贸易活动。1518年,葡萄牙国王派遣使团来华,使者皮菜资得到明武宗的接见。 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材料二:戚继光平定倭寇后,1567年明穆宗开放漳州月港,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民间商人的出海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同年,政府颁布银钱兼使法令,规定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外国商人来华,在广州、澳门、漳州月港等地用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1574年,西班牙人开辟阿卡普尔科(西属墨西哥)马尼拉(西属菲律宾)广州等地的贸易航线。1655年后清政府数次颁布禁海令迁界令",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于1684年设立江海关 (连云港)、浙海关(宁波)、闽海关(厦门)、粤海关(广州)四个海关,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17171727年,清政府禁止民间商人前往东南亚,不久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再次实行开海,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等地买卖商品。1757年,乾隆帝下令只准英国、荷兰等国的商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实行垄断经营。英美等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经济史研究现状及趋势》、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3-09-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600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
1600年411343772879076%
1700年5068542127814366%
1800年86623862831431450%

——据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制表

材料三   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度下……顺治八年(1651)约1400万,康熙五十年(1711)增至2460万。实际上所谓丁数主要是虚拟的纳税单位,远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丁(成年男子)数额。……据估计康、班之际全国人口应已过亿。乾隆六年(1741),经过正式的人口调查,得数1.4亿有余。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人口压力成为一个新出现但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改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绘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中国,17一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19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
2024-04-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价值观和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也滋长起来。这一变化(     
A.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紧迫性B.表明重构社会价值观具有必要性
C.凸显了全体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D.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需被构建
7 . 西晋王朝定鼎中原,旧吴荆、扬两州从“根本”之地变为新附边地,并分割荆扬以防范吴地。此后的东晋宋齐时代,南岭三郡无论隶属荆州,还是隶属湘州。始终与广州分离,“单向嵌入”岭南的政区边界设计成为江左政权遥控岭南的重要手段。这种变化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中央政府对南方统治力增强
C.基层治理逐渐走向理性D.社会分裂局面得到有效防范
2023-06-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8 . 1962年到1965年之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中国从日本、奥地利、西德等国引入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中国与欧、日关系正常化
C.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9 . 下图是英国1938—1999年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有关开支占比变化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1938—1950年呈上升趋势,这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有关
B.1950—1973年呈上升趋势,是因为英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D.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程度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10 .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如下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表
阶段时间理论基本观点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实行济贫制度
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理论通过国家力量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福利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条路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主张福利由不同部门共同完成
A.①阶段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B.②—③阶段变化基于自由主义的流行
C.④阶段适应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