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1 . 南北朝晚期、“入北诗人在北方生根,并与北地经世致用、积极上进的士风融会在一起”,但北朝文人以及南朝入北诗人的新的人生精神在南北文风融合的过程中与南方的士风文风分庭抗礼。由此可知,在南北文化融合中
A.“北风南渐”占据主导地位B.南朝文学逐步走向衰落
C.北方文学保持着地区特色D.政府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代曾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元代赵孟頫等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元中晚期黄公望等则以寄兴谴情的写意诗为旨,作品以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等题材为主。据此推知,这些画家的画作
A.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B.突出个性表现并且追求抒情写意
C.特别讲究画面的布局与构图D.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鉴于儒生长于经义,疏于吏事,宋神宗革新科举和铨选内容,罢诗、赋、论,改试策问,“取士兼习律令,故儒者经术润饰吏事,举能其官”。宋神宗此举旨在
A.扩大科举考试范围B.提升官员行政能力
C.突破祖宗家法束缚D.抑制朝野保守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丹心青史两辉煌,抗战春秋日月长;叶项刘陈宏略展,江淮河汉胜旗扬。铁军勋业传中外,烈士威名动四方;敌后华中根据地,长城万里著荣光。”该诗赞颂的是
A.北伐军B.八路军C.新四军D.解放军
2021-05-22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的耕战政策和法制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为了富国强兵,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种政策,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竟把商人与逃犯一样看待。为了推行法制,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他认为《诗》《书》等都是一些“巧言虚道”,能使人怠于农战。这种政策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为了推动新法的实施,商鞅提出“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的观点。为此,他极力鼓吹君主独裁,以便树立绝对权威。这种思想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洪家义《论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存在严重偏差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2021-05-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代有一窑名震天下,后世乾隆曾经题御诗夸赞“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其中代表作白瓷孩儿枕更是瓷器中的精品,该窑址位于下图(     
A.①B.②C.③D.④
2021-08-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出土的商代金文,呈现两种艺术风貌,一种近似契刻甲骨文的瘦细劲韧风格;一种笔势雄健奇伟,结构阔大开张,尖起尖收,相交处铸痕很重,如图“司母戊”三字。布白朴拙,神趣精合,方寸之间,有不尽气象。雄健的线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重、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铖,如火烈烈”(《诗·商颂》)的殷商血与火的年代。这说明
A.殷商时代的金文成为传达历史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可靠物证
B.商代金文的艺术风貌充分体现中国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审美价值
C.甲骨文是为表达宗教情感写刻,印证了商代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
2021-05-1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协作体2021届高三5月统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科举考选表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乡试后次年春天会试后初为3月,后为4
地点府、州或县省城礼部故宫保和殿
应试资份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主考机关知县、知府、学政朝廷派员临试朝廷派大臣任总裁,再派会试同考官皇帝主持,亲王大臣临试,大学士、院部大臣阅卷
形式笔试笔试笔试笔试
内容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自李铁著《中国文官制度》

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纷纷设立常务次官,于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中开始有了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区分。政务官一般都是从政治活动家中选举产生,或由代议制机关选任的。政务官有一定的任期,以首相(总理)为代表,通常随内阁而进退;与政务官不同,事务官是指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进政府机关,无重大过失而长期任职的文官。文官考选根据需要随招随考,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项,考试内容涉及英语、数学、经济、地理、历史、普通知识、日用科学、文学等。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原则,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摘编自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中国选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与清朝选官考试制度的不同,并简评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9 . 宋代书院的兴盛

材料一 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一些学者往往择深山幽谷,聚徒讲学。佛教寺院的发展,在士子习业山林的风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寺院缔造精舍,除“以《诗》《礼》而接儒俗”之外,还为习业士子提供衣食。在寺院的大力鼎助下,家境清苦的寒士往往聚寺院读书。山林讲学和习业山林的风气直接促成了宋代书院的形成。宋代学者往往“依山林,即间旷,以讲授”。一旦这种山林讲学活动“延四方人士,肄业者多依焉”,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就开始发展了。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儒生士大夫的全力推进下,宋代书院蓬勃发展。有人根据各省通志统计,以为宋代书院共有397所,也有人说宋代书院有229所。……立足于书院,宋代儒者展开活跃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如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陆九渊在象山书院讲学。他们的讲学各有侧重和特色,或以明心为言,或训以切己务实;……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演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时,“听者无不感动兴起”,“至有流涕者”。理学的一些重要著作如《朱子语类》、陆九渊“书堂讲义”都是在理学大师的讲学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书院中师生一般都能不慕荣利,专心研究学问,学术研究空气因而特别浓厚。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简析宋代书院发展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以对儿童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立足人伦关系,强调“五伦”。蒙学教材《幼学故事琼林》《重订三字经》《重订增广贤文》《千字文》等均明确了君臣、父子、兄弟等“五伦”关系,指出“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的要求。古代蒙学教育还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对“孝悌”思想的倡导和颂扬始终贯穿于各类蒙学文献中,如《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的内容,《小学诗礼》中也设有“事亲、事长”的章节,宋代《神童诗》中还编入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经典名句,明代启蒙读物《龙文鞭影》中则通过典故塑造一个人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

——摘编自吴彦霞 《试论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世纪结束后,随着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英国幼儿教育思想逐渐萌芽,出现了幼儿园、保育学校、托儿所、家庭游乐场等教育机构。18世纪,英国一些教育家针对当时学儿童生活学习的现状,陆续创办了不同的学校及慈善机构,与此同时,欧文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引起了其他人士的积极响应,在英国掀起了一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热潮。但直到19世纪末期,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才促进了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拨款资助,19世纪以前,英国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以教会团体和慈善人士创办的济贫性慈善学校为主。18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仍然认为教育是上层阶级的特权,英国也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学校双轨制幼儿教育机制。

——摘编自周晓慧《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体现的教育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幼童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幼童教育的当代启示。
2021-04-26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