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04年,教皇发布了禁止中国教徒用“天”或“天主”称呼上帝等七条禁约;康熙皇帝看到禁约后说:“……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这表明(     
A.教皇违背了宗教改革精神B.认知差异阻碍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清朝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西方国家蓄意干预中国信仰自由
2 . 文化传播中的碰撞和冲突。

材料一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及影响。
铁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摘编自甘地《印度自治》(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

(2)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材料三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3)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武王克商后,西周王朝为巩固新政权,委派周召二公又在镐京(宗周)之东营建一座新的都城——洛邑(成周)。关于营建成周的相关史料摘录如下:

材料四

史料种类

内容

《何尊》(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

武王克商后就有在洛阳建都的计划: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里所说的中国指天下四方的中心地区)

《汲冢周书·作雒解》

这座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史记·周本纪》

武王克商后对周公说:定天保,依天室(有学者解释天保是顺从天意的国都,天室是举行重大祭礼、典礼和施政的地方)。

周公建成周的过程,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曶鼎》和《小克鼎》等铭文

西周王朝布防成周八师,控制着大量被迫迁居洛邑的殷商贵族。成周八师镇抚东夷、淮夷和荆楚之事,史书亦缺乏记载。

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出土的遗物

有青铜兵器四百多件和马车配件上千件。兵器的种类有戈、矛、剑、戟、钱、镞,分别出在130多座墓中。

——摘编自:张剑 吴少珉《试论西周时期洛邑的历史地位》

(4)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西周营建东都成周(洛邑)的主要原因。
边疆·疆域

材料五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理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磊城(今新疆轮台)。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为了扶持东西交通的发展,西域都护府不仅稍筑列亭,连成而西,还对于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还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通道。

从公无前105年开始在西域实施屯田,汉朝政权专门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成卒屯田。到了东汉时期屯田仍在时断时续地进行。自汉朝以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两宋时期都把边防屯垦作为一个重要军事策略

(5)依据材料五,概述汉朝政权经略西域的意义。
2022-08-1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3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茶为主要商品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这表明(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中华文化曾经源源不断向外传播                           ④茶马古道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交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8-1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4 . 关于贸易与交流

材料   宋代同海外五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其中不但包括自汉唐以来一直与中国通商的家和地区,还包括了前代没有建立直接经济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如北非的勿斯里、陁盘地、遏根陀(三地均在今埃及境内)等。

宋代海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主要是瓷器、陶器、漆器、药材、茶叶、各类丝织品等,印本书籍也大量营销海外。输入品主要有日本的沙金、木材、宝刀、扇子以及其他手工艺品,高丽的人参、药材,南亚和阿拉伯的药材、香料、象牙、珠宝等。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依据材料,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2-02-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一部法律规定“无论元首制定的什么法律都有效力,因为通过有关他治权的王权法,人民将他们所有的权威和权力都授予给了他。”这部法律文献颁布于
A.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B.帝国时期的罗马
C.十四世纪中期的英国D.二十世纪的法国
2022-02-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明朝初年,百姓要交纳米、麦等实物赋税,还要负担繁重的徭役和杂役,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政府需要的役,则用税银雇人统一完成。这一改革
①标志人头税正式被废除   ②减轻了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简化税制,便于政府征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2-13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唐朝初年,回纥等部修建了一条一千多里长的“参天可汗道”,路上的商队,使臣往大绝。当时在长安、太原、洛阳甚至南方的一些城市,都有回纥商人的足迹,常年居住在长安回纥使者和商人达数千人。可见当时的回纥
A.注重与唐朝的交往B.拥有世界领先的修路技术
C.崇尚学习儒家文化D.充当了中西方贸易的使者
8 .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下列规定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是
A.“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B.“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
C.“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D.“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
9 .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阅读材料

材料1   汉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在秦王朝治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在中央,形成了一套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属国”,实行军事性管制,并派驻属国都尉为属国最高军政长官。汉王朝统治势力能达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征收少量租赋,统治势力不能及的僻远少数民族地域,则听其贡献土特产,以象征归附。

——摘编自龚荫《汉王朝对边疆民族治理述略》

材料2   清代维正年间,由于国家实力大增,国家“一统大下”的砍望增强,中央政府就把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改土归流大潮中,一些上司识时务而自请改土归流,清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迁徙、给房、给田的处置:部分土司因利益受损引起不满,走上与中央政府对抗的道路,导致清政府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改土归流。

——摘编自李良品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改土归流的历程、原因及作用》


(1)依据材料1概括汉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依据材料2概括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2022-02-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职制、户婚、讼、诈伪、捕亡、断狱等。其中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这段材料中反映出《唐律疏议》的特点有
①礼法结合 ②开始约律合流 ③体系完备 ④重视基层教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2-02-1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