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9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官员选拔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学生。金邦平等给予进士出身……曹汝霖等均著给予进士出身,按所习科学,以主事分部学习行走。陆宗舆等给予举人出身,以内阁中书用。王守善等给予举人出身,以知县分省补用。
民国时期:《文官任用法草案》《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留美学生群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他的主要依据是(     )(双选)
A.该时期留学人数较少影响小B.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C.留学活动处于开始起步阶段D.留学主要为了寻求救国之道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2024-06-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2 . 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

材料一   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划定一条从北极点直到南极点的分界线……之东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葡萄牙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若其位于分界线之西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国王(西班牙国家元首)及其继承人所有。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与这条“分界线”产生直接相关的背景。(     )(双选)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

——摘编自李世安《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

2.根据材料二的示意图,完成上述填充。
14______        15_____        16_____        17_______
A.威斯特伐利亚             B.国际联盟               C.大国一致            D.全体一致     E.威斯敏斯特          F.欧洲联盟          G.协调             H.和平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体系演变的特征。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4.结合材料三,归纳国际法对中国对外关系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5.综合上述材料,阐述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4-06-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3 . 材料一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向来洋药(即鸦片)……例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1.请将条约名称和与之相关的战争填入表格。(填字母)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E.鸦片战争                    F.第二次鸦片战争             G.甲午战争                    H.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核心思想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请将上述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引领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分别填入表格。(填字母)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新政                    C.三民主义                    D.戊戌变法
E.维新思想                           F.民主和科学              G.辛亥革命                    H.中体西用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4-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洋务新政”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如“夷务”“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同光中兴”等等。不同的命名隐含着作者的史识。

材料一   在19世纪40-60年代,与外国发生战争、谈判、签条约、鸦片贸易、传教、通商等事项被称为“夷务”。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注意社会经济变革的学者便把“洋务运动”的名称发明出来了。据考证,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

材料三   另一些学者则从对外与对内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从19世纪60-90年代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它,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材料四   还有一些学者在文章中使用“同光中兴”等概念。

——据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整理

(1)以下哪项命名符合材料三中“从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洋务新政。(     
A.夷务B.洋务运动
C.地主阶级自救运动D.同光新政

(2)材料一以“夷务”、材料二以“洋务运动”、材料四以“同光中兴”命名,请分别谈谈上述三种命名所采取的视角。
(3)同一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命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其背后的时代因素。

材料二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年)

2.鲁迅的不少小说直接取材于他生活的时代,是(     
A.具有回忆性质的口述史料B.作者对社会百态的如实直录
C.再现辛亥革命的直接证据D.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历史认识

材料三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年)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分别有何矛盾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是中外关系史上著名事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其真实性一直遭到质疑。

材料一   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1.根据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将他所到之地与他可能得所见所闻进行匹配。(填写字母)
城市名称所见所闻
君士坦丁堡
巴格达
敦煌
元大都
泉州
卡里库特
A.有人在开凿带有佛教密宗风格的石窟
B.国家首都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C.来来往往的商人在进行胡椒贸易
D.市场上有香料、珠宝等大量海外舶来品
E.当地凯旋门建筑具有明显罗马艺术风格
F.《一千零一夜》的流行手抄本
2.马可·波罗曾描绘到“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他在下列哪个城市中最有可能见到此景?(     )(单)
A.扬州B.昆明C.泉州D.张掖

材料三     《马可·波罗游记》第72章中首次记录了麝“无角”的事实,推翻了阿拉伯世界“麝有长角”的错误。第115章中记录了“麝香在麝囊”而非肚脐的准确知识,打破了欧洲长达近8个世纪的错误说法。马可·波罗所记中国西北地区出产最优质麝香可在古今中外许多文献中印证。

——姬庆红:《马可·波罗与麝香——兼论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

材料四   《行纪》记载元朝纸币制造的各个方面,如纸张、印刷、形制与大小、钞版的版面设计与图标、印章、题字以及面额等……其他中世纪欧洲、波斯或阿拉伯的著作家所留下的关于元朝货币的记载加到一起,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它们都难以企及马可·波罗关于纸币的记载。

——(德)傅汉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3.你认为材料三、四是否能驳斥“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的质疑?请从证据角度,说明理由。
4.请归纳解决质疑的主要史学方法。
2024-06-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8 . 法律是国家治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历史的发展。

1.根据下表展示的不同历史时期所颁行的法律,进行归类。(填写字母)

A.《大清律例》B.《非战公约》C.《共同纲领》

D.《大宪章》E.《十二铜表法》F.《开罗宣言》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5)____ (6)____
2.从法律的历史发展来说,法律文本各自有其渊源与发展,请将下列法律文本的渊源或者后续发展进行对应。
7.(     )是《大清律例》的法律条文及其指导思想的渊源
8.(     )是继承《大宪章》所规定准则的法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9.(     )是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代表,成为欧洲各国法律蓝本。
A.《查士丁尼法典》                    B.“铸刑书”                           C.《唐律疏议》
D.《法国民法典》                    E.《至尊法案》                           F.《权利法案》
(1)____(2)____ (3)____

法律文本的制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材料1: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分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等

材料2:1978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分立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3.以下也符合材料一范围内的法律文本是(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反分裂国家法》
4.符合材料二范围内所有法律的立法背景的有(     )(单选)
A.中国加入世贸B.港澳回归C.苏联解体D.改革开放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法律的出台和哪些因素有关?
2024-06-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9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6-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10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2)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