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洋务新政”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如“夷务”“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同光中兴”等等。不同的命名隐含着作者的史识。

材料一   在19世纪40-60年代,与外国发生战争、谈判、签条约、鸦片贸易、传教、通商等事项被称为“夷务”。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注意社会经济变革的学者便把“洋务运动”的名称发明出来了。据考证,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

材料三   另一些学者则从对外与对内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从19世纪60-90年代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它,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材料四   还有一些学者在文章中使用“同光中兴”等概念。

——据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整理

(1)以下哪项命名符合材料三中“从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洋务新政。(     
A.夷务B.洋务运动
C.地主阶级自救运动D.同光新政

(2)材料一以“夷务”、材料二以“洋务运动”、材料四以“同光中兴”命名,请分别谈谈上述三种命名所采取的视角。
(3)同一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命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6-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多元璀璨的世界文明

小王对于古代文明的成就很感兴趣,他整理了相关成就:

A.大津巴布韦

B.希罗多德《历史》

C.白马寺

D.释迦牟尼像

E.玛雅玉米神像

F.《掷铁饼者》

G.《苏美尔人的战车》
(绘画作品)

H.写在莎草纸上的文字

(1)以上材料中,与亚洲相关的是(多选)
(2)以上材料中,与非洲相关的是(双选)
(3)以上材料中,与美洲相关的是(单选)
(4)小王同学尝试将以上材料进行归类,并设置主题,请模仿例子选取材料并拟定主题例:主题:古代的建筑和文化传承材料AC
主题:____
材料____和____
(5)小王希望为亚洲增补新的文化成就,以下哪些文化成就可作为亚洲的增补材料(双选)
A.《汉穆拉比法典》 B.《民法大全》 C.腓尼基文字 D.象形文字

小王发现部分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相关,请将下列文明与对应的河流的联系(不定项选择)

(6)古代印度文明
A.A   B.B   C.C   D.D
(7)古代西亚文明
A.A   B.B   C.C   D.D
(8)古代埃及文明
A.A   B.B   C.C   D.D
A.恒河B.幼发拉底河C.尼罗河D.底格里斯河
(9)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2024-06-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5 . 区域文明及其扩展

人类最初的文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创造的文明成果各具特色。

(1)根据所学,将下列文明成果(或制度)与相关区域匹配。(填写字母)

A.苏格拉底(雕塑)

     B.种姓制度图

        C.玛雅神庙壁画

        D.金字塔

       E.楔形文字

                 F.甲骨文

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选“A”,错的选“B”。
①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
②波斯等帝国的崛起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   
③拜占庭帝国都城罗马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④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
⑤古代日本曾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
(3)综合本题信息,概述古代和中古时期文明发展的特征。
2024-04-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6 . 制度创新

古往今来,各国不断创设新制度以改进国家治理。

(1)请将下列制度与其创立的朝代逐一对应。
朝代

制度
①周朝A.郡国并行
②秦朝B.分封制
③汉朝C.行省制
④元朝D.郡县制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从中古时期到近代,西方制度亦不断发展。

(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双选题)
A.封君封臣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庄园与农奴制度
(3)(17-19世纪,英、美、法革命后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入表格中。(填写字母)
政治
制度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不同共和制度
相同
A.封建制度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君主立宪制D.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4)1789年,法国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这些原则源自于(       )。(单选题)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5)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综合本题信息及所学,分析近代以来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原因。
2024-04-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7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8 . 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百多年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的会议,某校历史社团围绕“百年党史和民族复兴”主题展开了研究。

(1)小明同学搜集并整理了以下重要会议,请将其填写到时间轴中相应的正确位置。(填写字母)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一大E.中共十九大F.中共八大

(2)请将下列会议与召开的地点正确配对。
地点
会议
A.西柏坡①中共一大
B.延安②中共七大
C.上海③七届二中全会

(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单选题)
A.解放战争胜利在望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北伐战争顺利推进D.土地革命即将完成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5)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单选题)
A.“两弹一星”发射成功B.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综合本题信息及所学,“百年党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简要说明。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9 . 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材料一:


   
1.请根据图片信息,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填写):
图一侧面反映了_______(历史事件)后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图二直接展现了________(历史事件)完成后英国对亚洲的进一步殖民开拓;图三意欲表现出_______(历史事件)后列强对_______(地区)的侵略意图。

材料二: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采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页

材料四:《卢加德勋爵为帝国主义和对非洲的间接统治进行的辩护》

欧洲国家对“非洲的瓜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大事件——肇始于日益增长的商业竞争。竞争使文明国家认识到,确保世界仅存的可供工业企业扩张的土地的安全,有着生死攸关的必要性。

在海外扩张中投入的财富,为了我国大众的最终利益而流通。……我们来到非洲,传播文明与和平,建立公正的政府……

我们不是强迫原住民戴上外来统治的枷锁,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通过并依靠原住民进行统治,永远是英国殖民政策的关键原则,这一原则与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强硬独裁政策相比,已成为我国作为一个成功殖民国家的要诀,并使我国在非洲部落和人民间受到欢迎,他们对前述其他国家则进行着持久的反抗。此外,非洲人民有自然顺从于高级权威的倾向。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结合所学,材料三中马克思所说的“破坏”和“重建”的“双重使命”具体有哪些内涵?
3.在材料四中卢加德看来,作为“文明国家”的标准是________(双选)
A.强大的武力B.尊重人民的自由
C.民主的体制D.高度发达的科技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卢加德勋爵的的辩护?
2023-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早期人类在世界各地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上的世界性帝国助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图1                                                                                             图2
   
                                               图3
1.观察上述帝国统治范围,他们共同连接的古代文明区域有________(三选)
A.埃及文明B.希腊文明C.印度文明D.两河文明
2.促使上述古代帝国先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单选)
A.交通的便利B.农耕文明的发展C.贸易交流的频繁D.教育的普及
3.有学者认为: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规模和征服区域)大大超过了它以前的帝国,可以说明这一观点的有________(单选)
①地跨亚欧非三大洲②实行行省制度
③较完善的税收系统④任用马其顿人担任主要职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古代波斯帝国修筑了众多驿道,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古代帝国修建大通道意在________(单选)
A.强化地区控制B.发展商业贸易C.推动文明交流D.方便民众生活
5.公元1世纪以来,在古代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佛像制作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强调自然的写实性。上述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种姓制度的实施B.婆罗门教的盛行
C.波斯帝国的统治D.亚历山大的东征
6.某一古代帝国盘踞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掌握亚欧的陆上交通线约600年。其最高统治者使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尊号,同时又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这一帝国是________(单选)
A.德里苏丹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俄罗斯帝国
7.希腊艺术家米隆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创作青铜雕塑《掷铁饼者》,原作已经遗失,左图是古罗马时期艺术家雕刻的大理石复制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左图所示雕塑,是研究古代希腊审美情趣的        ,(单选)是研究古罗马雕刻技术的        。(单选)
   
A.原始资料B.非原始资料
8.根据考古发现和学者研究,古罗马时期的人民曾大量复制“掷铁饼者”雕塑,结合所学,说说这些复制出来的文物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
2023-1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