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200—3200年)遗址内共出土石器900余件(见下图),确认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工具组合,基本上满足了从开荒、碎土起垄到中耕、收割的农耕生产需要。这一考古成果表明(       

A.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C.农业在当时占重要地位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     
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
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首次使用年号是公元645年的“大化”。“大化”取自《易经》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此后90代日本天皇的247个年号都取自中国古代典籍。……奈良时代(710-794年),日本以中国唐朝集权国家为典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日本皇室特别是圣武天皇(701756)和光明皇后酷爱佛教、儒学等中国文化。日本派出遣唐使20次,遣唐留学生26人、留学僧90人。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空海等历史人物的友好佳话传颂至今。

——摘编自刘江永《立足于日本令和时代的历史回眸与前瞻》

材料二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唐化”和“欧化”改革。日本全面学习唐制,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和太平盛世。在中国“协和万邦”、不以强凌弱的天下观和王道思想的指导下,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往来。“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虽然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使日本诞生了军国主义霸道的怪胎,加速了其对东亚的称霸,使日本屡次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中国、朝鲜及亚洲等周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日本学习中华文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日本“唐化”和“欧化”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711892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由于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8801920年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该协会到处煽风点火,将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于新移民的到来。

——摘编自邵体平《美国的移民现象》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为主体的美国白人就对外来移民疑虑重重,试图限制或同化。有美国总统曾直言,除了有用的技术工人和一些特定及有专长的人外,无需鼓励其他移民。由于担心法国大革命在美国引起骚乱,美国政府于1798年制定《归化法》《外侨法》《敌对外侨法》和《外国人叛乱法》等法律,使外来移民更难归化为美国公民,并授权总统监禁和驱逐危险移民或来自敌对国家的移民。值得指出的是,《敌对外侨法》至今仍有效。黑人是美国最早的移民群体之一。黑人移居美国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强迫移居,抵美后遭到非人虐待,毫无人权可言。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最初的宪法却不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并制定了“五分之三条款”,即在分配众议院席位时将黑人奴隶实际人口乘以五分之三。白人对黑人的奴役历史至今仍对黑人后裔造成严重伤害,使其生命权、发展权和政治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侵犯难移民人权的事实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侵犯难移民人权的因素。
6 . 公元前6世纪以后,两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泥版逐渐被轻便而便于携带、保存的纸草和羊皮等材料替代,原来流行的楔形文字也逐步让位于阿拉马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字母。引发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亚述帝国实行了专制统治B.埃及建立地跨亚非两洲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的残酷压迫D.波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地区
7 . 《墨子·尚同上》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之以为三公……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这反映出墨子(     
A.意图构建分权体制B.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C.借鉴儒法两家思想D.贤能治国的政治理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指出: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或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那么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鼓吹司法独立,希望“朕即法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二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维护法律的强制性B.构建三权分立原则
C.否定专制独裁政体D.鼓励民众参与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0 . 从事外贸的拜占庭商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主要是金币,另有玻璃、铜、锡、亚麻布和羊毛纸品等物,用于换取胡椒等香料以及经陆路运至印度诸港口的中国丝织品。黄河流域多地的隋唐墓地中,均有拜占庭金币出土。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密切了中欧联系B.金币是古代帝国通用货币
C.中国的丝织技术广泛传播D.拜占庭帝国垄断海上航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