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古代菲律宾使用过一种名为“巴伊巴音”的文字,和东南亚多种文字一样,是由南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化而来的;越南北部发现了改编后的《罗摩衍那》的口头文本,把安南(今越南)变成了十车王的阿耶陀国(中印度古国)。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东南亚难以创造出独特的文明形态B.古印度文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特性
C.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具有重要的影响D.古印度文明推动东南亚的人口迁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1492年8月3日,一位意大利航海家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启航,试图寻找到东方去的新航路。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一周周过去,他所见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水天相接的一个海岛,这个海岛是(     
A.好望角B.巴哈马群岛C.菲律宾群岛D.加里曼丹岛
2024-05-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后不久,26个在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上不尽相同的国家共同签署了一份文件,于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这份文件的名称是(     
A.联合国宪章B.波茨坦公告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
2024-05-1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刘邦获取天下的关键在于“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但同时汉初的统治者也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有所损益”,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做法的是(     
A.“改独孤氏为刘氏”B.“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D.“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2024-05-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均耕地统计表(单位;亩)。此表可用来研究清代(     
时间河北山东河南平均
顺治十八年(1661)5.328.699.427.46
康熙二十四年(1685)5.629.049.017.77
雍正二年(1724)6.404.747.175.72
乾隆十八年(1753)7.017.6010.168.26
乾隆三十一年(1766)4.093.774.424.09
嘉庆十七年(1812)2.753.393.013.06
A.国家耕地面积减少的后果B.精耕细作技术停滞的影响
C.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D.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下图法案的解读正确的是

民国二年一月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别为文官高等考试及文官普通考试二种,均依本法行之。
第二条   民国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以上者,得应文官考试。
①考试院负责文官的选任             ②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
③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④推动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同学在探究中非关系时搜集了如下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1958年两国建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018年中阿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2023年1-11月双边贸易额达91.5亿美元。

该资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间的关系
③推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       ④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30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关于古代洪水传说中有诸多版本,一般认为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讲的是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提前告知了吉乌苏德拉,最后幸存下来;传到西伯利亚地区,讲的是古希伯来人遭遇了一场大洪水,几乎毁灭所有人类,只剩下诺亚一家。古代世界文明中关于洪水故事的不同描述反映了(  )
A.古代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变化B.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希伯来文明是苏美尔文明的翻版D.文化差异由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出现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一商人。他们“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经济富裕的士绅更是铺张浪费,不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广厦杂用诸色植木周围绕以砖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民众“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材料二   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经济体系后,外国商品就开始大量进口,引发了民众抵制外国商品、保护本国经济的国货运动。一战前,各大民间商业行会成立各种推动国货运动的团体,提出“……多一份呢绒,即少用一份国货,少用一份国货即损我国家一份利源。”一战后,国民政府也开始重视国货运动,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的设想,得到商业领导人、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货运动通过区分“国货”与“洋货”,将民族观念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最终塑造了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孙燕《从国货运动探究消费主义文化发展》

材料三   “一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多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短短5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指标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发展,积累资金909.2亿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产和建设事业中。而且,节约运动还向人民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要求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休养、旅行时,地方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鼓励各级干部脱鞋下田,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节约运动要求工业企业订立各种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不仅要完成计划数量指标,还要完成质量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把节约的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在学习生产管理的同时,必须学会财务管理。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会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国货运动日益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