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如郑国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与此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生产力发展推动B.法家思想的出现
C.消除了社会矛盾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2024-06-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

——汉·晁错《守边劝农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政府的边疆政策及其特点,并说明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灭,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案梁、陈以往,略有其条。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酌于旧章,数存于十。大业有造,复更刊除,十条之内。唯存其八。自武德以来,仍遵开皇,无所损益”。

——《唐律疏议》

注:十恶:反逆(谋反及篡权行为)、火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及宫殿行为)、叛(背叛朝廷或国家)、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灭绝人道的残杀人行为)、不敬(偷盗皇家器物或祭祀用品以及过失危及皇帝安全)、不孝(不奉敬侍养尊长及违反服制行为)、不义(部下及百姓杀死郡县官吏或丈夫去世而妻子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亲属之间犯奸乱伦行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十恶”的具体内容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该律令的目的,归纳《唐律疏议》的特点,并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的地位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力膨胀而设立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其权力来自三方面的限制,一是通过选举产生,二是任期设置为一年,三是实行双位同僚制,奠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该职务最有可能是(     
A.监察官B.执政官C.元老院长老D.议事会议员
2024-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东晋成帝时,“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流人万计江州。”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使统治者感到“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的威胁,进而推行“土断”政策,就是要把侨户、流民和“浮浪人”实为编户,土断入籍。东晋政府推行“土断”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流民威胁B.融入当地风俗
C.进行人口调查D.便于征发赋役
2024-06-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汉代的御史大夫虽位列三公,其秩仅二千石,而其余两位任三公的丞相、太尉其秩皆万石。明朝监察官秩一般在七品以下,并规定“凡按御史应回避原籍与按临之人与自己仇隙者”,此举旨在(     
A.推动公平公正风气B.澄清吏治防止腐败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024-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5年某国国务院的官员中,只有11%在1883年仍然留用,1883年改革后的工作人员在1901年仍然留用者有34%。至于文官队伍的专业化,改革前后变化显著,量才录用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对专门知识的人才的需求。该国文官队伍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得益于(     
A.《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B.常务次官的设立
C.文官退休制度D.《美国文官法》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据此并结合所学最有可能的是(     
A.张骞此行目的是联合匈奴夹击大月氏B.“大夏”国在今印度
C.匈奴有可能不知道张骞出使的目的D.此后葡萄、樱桃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国学者罗比·罗伯森认为,人类经历了三波全球化浪潮,第一波在1500年之后建立了世界贸易网络,第二波在1800年至20世纪初,实现了工业化,第三波是指1945年以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以西方大航海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全球化的起源
B.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
C.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第二阶段的主导趋势。
D.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须极力抵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城市。在帕提亚的尼萨宫廷,上演希腊戏剧。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使用希腊语言,修建希腊式神庙……罗马文化这时受到希腊化的冲击,实则是希腊化文化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是希腊化世界南部通商要道的必经之地,他们与希腊-马其顿人的文化交往是肯定的。

——摘编自扬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下图为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左、中、右三图分别为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

材料三: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

图一 2010-2020年间各族裔人数变化数(从上至下分别为拉丁裔、跨种族人群、亚裔、非洲裔、其他种族、夏威夷及其他太平洋岛民、印第安/阿拉斯加原住民、白人)

图二 新加坡居民家中常用语言

——(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碰撞与新生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10 . 《左传》中记载“卫侯欲叛晋……行有日,公朝国人,使贾问焉,曰:“若卫叛晋,晋五伐我,病何如矣?'皆曰:“五伐我,犹可以能战。'贾曰:“然则如叛之,病而后质焉,何迟之有?'乃叛晋”。由此可知(     
A.民众言论决定政治走向B.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
C.民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D.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弱
2024-05-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