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70年代,旅居里斯本的哥伦布有一种“学习的狂热”,他说“我了解并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宇宙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以及编年史和其他著作……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学和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河流、山脉、岛屿和港湾。”由此可知,哥伦布航海事业的开拓得益于(     
A.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B.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C.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D.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1世纪中叶,罗马教会在修道院改革运动的影响下进行了教会改革,反对世俗基督教徒买卖教会的教职,强调由教会推举并为其举行授职仪式的教士才能担任教会的职务。这一做法(     
A.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兴起B.导致了神职人员的腐败
C.缓和了教权与王权的矛盾D.强化了罗马教廷的权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C.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服兵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公元前107年左古,罗马通过改革使公民兵制变成了职业兵制,服役的士兵不从事生产,领国家军饷,服役期至少长达16年。兵制改革促使古罗马(     
A.城邦日益分崩离析B.军队的战斗力弱化
C.共和制向帝制转变D.公民政治地位提升
2024-05-17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埃及第四王朝时,王子作为“国王所有工程的监督者”,组建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金字塔修建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和其他工程建设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C.国家监察体系完善D.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9 . 美国在拉丁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为了排斥其他各强国对拉美的染指,达到独霸美洲的目的,美国在20世纪初先后提出了“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这里的“大棒政策”指的是(     
A.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企图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B.美国依仗其日益增强的军事经济实力,向拉美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C.只在鼓励金融资本向海外投资以实现海外扩张的对外政策
D.美国在二战后提出的称霸全球的宣言书
2024-05-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到达美洲后发现多处银矿,1540-1550年拉美运往西班牙的白银、黄金与珠宝数量增加了64%。1536年拉美的墨西哥第一任总督门多萨开始在墨西哥种植桑树养蚕并生产丝纲,但在1596年西班牙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禁止墨西哥地区养蚕,该规定给墨西哥轻工业带来了重创,导致丝织品紧缺。同时,中欧白银价值的不对等使中国商品在西班牙殖民地的价格显得格外低廉。明朝丝织品产量增长,政府也在历经多年的开海、禁海之争后,于隆庆初年宣布福建地区部分开放海禁。各种因素综合,推动了中拉海上丝纲之路的开辟与迅速发展。

马尼拉作为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使菲律宾殖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大量中国丝绸的涌入刺激了墨西哥布匹加工业的发展,使该地区布匹加工作坊数量增长迅速。随着前往菲律宾经商的华人数量不断增多,菲律宾总督龙基略于1580年建造了华人区;西班牙传教士也开始关注中国,通过华人了解、研究中国,开启了西班牙汉学研究的先河。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1)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初期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特点,并分析此时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