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在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也曾出现过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刘吉昌《历史·现实·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景德镇制瓷行业的历史经历由汉代起步,南北朝时开始出名,唐代声誉大著,宋代崛起,元代大放异彩,明代独占鳌头。……制瓷业是较早与农业分离的手工业之一,技术将从业者专门化使他们不便务农。史料记载:明代景瓷,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景德镇吸引了鄱阳、都昌等水乡的船民大量聚集,有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明代后期,景德镇瓷器业更加发达,获利之厚,足以惊人。

——摘编自宋燕辉《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

材料二: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摘编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元史·食货志》统计,从元太宗到元世祖的半个多世纪中,共封大小“投下”159处,这些大大小小的“投下”都是封建领地性质,就连领地上的各级官员也由投下主自己的家臣担任,官位世袭。由此可见(     
①元朝官员选拔保留蒙古传统方式                                     ②元朝完全排斥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③家臣垄断了元朝的一切官职                                      ④游牧与农耕的政治文明存在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4-05-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4千纪下半叶,频繁的贸易活动使大量资源流入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村落的劳动者和手工业工匠迅速向城市聚集,原有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产生了更细致的职责分工和更显著的权力分层,并发展出主要用于管理经济事务的原始楔文。这可以用于说明(     
A.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B.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D.政治生态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是(     
A.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D.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D.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2024-05-14更新 | 9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在《檐曝杂记》说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A.揭露宋明理学的空谈误国B.传承经世致用的思想
C.提出中体西用的政治主张D.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针对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15世纪的西班牙审查委员会质疑:就算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但回程时,必然有一段航程是从地球的下面向上爬坡,帆船又怎么能爬得上来呢?当时哥伦布一时语塞,无法回答。要对这一疑问做出正确解答,需要(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C.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0 . 如图反映了“教皇子午线”的划设、修改和补充的过程。据以下材料关于“教皇子午线”解读正确的是(     

备注:1493年教皇为调解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冲突,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①1493年划定的起因是哥伦布发现美洲
②1494年的修改有利于葡萄牙
③1529年的补充使西班牙的殖民势力开始染指亚洲
④教皇在这一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