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可以说是“魏初风俗至陋”。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原先迁徙式的游牧经济进入中原后逐渐弱化,封建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他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北魏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以占少数的鲜卑族人来统治占大多数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尤其是以一个落后的民族来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摘编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内容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12-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秦朝时期,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两代人一起生活的小家庭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但两汉时期,民间慢慢建立起三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C.西汉恢复分封制的影响D.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
2023-11-01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佣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佣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
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从而维护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从四大基本制度中选出两个,结合秦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的两个基本制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室东渡后的一段时期,江南地区就没有铸过货币,沿用东吴通用的各种大钱。东晋末年安帝时,桓玄曾主张废止货币,使用谷、帛;南北朝刘宋中期孝武帝时,周朗亦曾上疏,“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北方B.货币的铸造工艺落后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D.手工业发展程度较高
7 . 史载“大宛有蒲陶(葡萄)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文化
C.丝绸之路促进西域物种的东传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8 . 《汉书》记载,颍川太守黄霸以“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后汉书》记载,丹阳太守李忠“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记载了东海郡19个长吏的升迁情况,其中有70人升迁与黄霸、本忠相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察举制逐渐被时代淘汰B.官吏选拔程序日趋规范
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政府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胙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末年,时人对君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只有君主之“明”,才有臣下之“忠”。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A.理学思想出现B.君主专制削弱C.官僚政治形成D.儒家思想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