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4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选拔制度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3 . 某同学在研究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争变化时,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以下表格。这种变化(     
项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战争参加者贵族庶民
兵器来源贵族国家
兵制“国人”兵役制;兵农合一。普遍兵役制、募兵制。
参加人数不超过十万人。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A.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B.提高了贵族的政治地位
C.催生了小农经济的萌芽D.源于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4 . 中国长城具有丰富的历史作用和特殊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1)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   长城原是古代中国农牧业的分界线,康熙中后期,随着内地土地紧张,塞外遂成为北方各省百姓的重要去处。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49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到88万,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管理,清廷在汉民聚居地建立厅县等行政机构。和以往游牧风气影响中原不同,清代,农耕文化处于积极进取地位,随着“内地民人渐集,汉文风气一开”, 是时,蒙人“起用汉名”“学习汉字文艺”已蔚然成风,“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蒙古与内地逐渐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一体化趋势。

——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前中期长城沿边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12-0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宰相制度与汉朝相比较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强调“华夷之辨”;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孟子提出舜属于西夷,而周文王属于东夷,形成了“五方之民”以华夏为中心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统一趋势B.民族间的差异基本消失
C.各民族政权间和谐相处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强化
2023-11-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下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示意图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9 .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汉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夏金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023-11-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图1、图2、图3、图4,分别对应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名称是什么?分析图2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变化有何趋势?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