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0 道试题
1 . 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2024-02-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唐朝对外贸易发达
C.宋元海外贸易繁荣D.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2024-02-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联军”是指英法联军B.“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D.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2024-0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早期现代(1618世纪),两次革命使英国告别了封建制度和农业社会。英国在早期现代捷足先登,成为原生性现代化国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传统体制的变革遵循了“自下而上”的道路。商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作为传统社会根基的英国广大农村。从14世纪以来,英国的贵族和劳动者出现分化,产生乡绅和城乡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兴阶层,其中的乡绅和农村中产阶级仅见于英国。一个庞大而昌盛的中产阶级的成长,某种程度上既是现代性的起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徐浩《自上而下:英国原生性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国,也是第一个呈现衰落特征的现代西方工业国家。英国的繁荣依赖于两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是其控制殖民地的能力,二是其他国家的工业落后于英国。随着英国海外的殖民扩张,英帝国的领地遍及全球,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这固然增强了英国的实力,同时也潜伏着无法有效控制其领地的危机,英国的殖民统治唤醒了当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英国海军崛起和衰落与英国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洲级大陆的工业化,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马歇尔提出:“英格兰将来在世界各国中所处的地位必定取决于其保持工业领先地位的程度。她不可能是唯一的领导者,但她可以是领导者之一。”在1870年以后,其高峰已经过去,英国开始被美国、德国等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超过。

——摘编自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我们主张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摘编自人民日报《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化的特征;结合所学,指出“两次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分析英国衰落的原因;从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角度,概括英国衰落的过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根据所学,分析中国在金融领域如何“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
2024-02-2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00年,被誉为“光之城”的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它展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展示了一些令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关于巴黎世博会的推断,合理的是(     
A.购物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服务B.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
C.展厅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D.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
2024-02-25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革命党内有人向其建言:“我们向袁世凯示好,是为国家大义,并非向他屈服求和。如果先生您高风亮节,效法尧舜,使中国不动干戈而获共和,避免太平天国汉人内战之覆辙,后世历史,将公论先生为一代伟人!”这一建言代表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主流意见,得到了立宪派和英国等列强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终结B.立宪派联合列强主导了革命进程
C.革命派对革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D.袁世凯完全认同三民主义的追求
2024-02-2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根据右图书籍目录判断,中国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利争夺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A.袁世凯大权独揽,积极复辟帝制B.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分崩离析
C.共和政体建立,社会秩序重建完成D.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发动新文化运动
2024-02-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当时中国的共产主义者(       
A.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B.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积极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024-02-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她自号“鉴湖女侠”,领导革命党人发动浙皖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孙中山为其题写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她是(       
A.秋瑾B.徐锡麟C.邹容D.赵一曼
2024-0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1870年枢密院令》是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读如表可知,其依据是(     
1855年枢密院令设立皇家文官委员会,负责对申请文职的候选人进行考核。各部主管仍有权录用任何人,文官委员会能起的作用,就是把最不合格的人淘汰掉。
1870年枢密院令一切有志于文官工作的人,不分出身,不论贫富,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由皇家文官委员会主持,考试合格者由该委员会向各部推荐后方得录用。
A.确立了文官委员会B.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C.实现了公开竞争录用D.对候选人进行考核
2024-02-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