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欧洲西海岸的各民族国家都在明确无误的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更有凝聚力和更加巩固的国家,更强大和更加管事的政府,权力更集中的君主制。下列法案与之相符的是(     
A.《至尊法案》B.《权利法案》C.《联邦宪法》D.《拿破仑法典》
2024-0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元世祖忽必烈规定,北方地区“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二户计该丝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二斤即系纳官正丝”。这项税收名目被称为(     
A.“税民资”B.“庸”C.“科差”D.“金花银”
2024-0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魏晋礼典的制定,实际上已经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立法传统——法律儒家化,既包括立法,又包括定礼。修撰礼仪法典与制定律令共同构成了封建王朝的治理策略。下列选项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二年律令》—《九章律》B.《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
C.《宋刑统》—《吕氏乡约》D.《大清律例》—《圣谕广训》
2024-02-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西晋以后,选官制度中的“品”和“状”出现分离现象,行状虽好,却在下品,行状虽差,却在上品。中正官只能按照察举旧制,以孝廉秀才名义向中央荐举人才。这一现象说明(     
A.门阀势力发展阻碍社会公平B.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C.察举制下官员选拔标准灵活D.中正官垄断政治导致官员腐败
2024-0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民族国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648年签订的《西荷和约》等条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争端的解决方式。主权原则的确立,使得在国家林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确保了国家的独立……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1)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4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对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对法国后世国家形态演变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主权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荷条约》等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及其这一体系形成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
(3)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将“臣民转化为国民”的,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这一地区的农业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至公元前14世纪,该地区出现了一种简单的灌溉工具——“沙杜夫”(利用杠杆原理灌溉)。与该区域的发展相符的是(     
A.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B.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
C.帕特农神庙是该地区的标志建筑D.大多数的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2024-02-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人评论我国古代某一著作:“盖合时令、农圃、水利、荒政数大端,条而贯之,汇归于一。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偏者,特为完备。”这部百科全书式图书不仅在屯垦、救荒、水利、栽培、蚕桑、农器等多方面继承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农本思想。这一著作是(     
A.《齐民要术》B.王祯《农书》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2024-02-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这份誓词出自一位普通农民——贺页朵之手。在当时,把名字、地点留在入党誓词上冒着极大危险,一旦暴露有可能性命难保,甚至殃及全家。可他却毫不犹豫,体现了他对党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由此文物可推测贺页朵入党时处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4-0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宋僧人志磐所撰《佛祖统纪》中收录了刻本地图《汉西域诸国图》,学者推断此图主要是根据汉代地理志书绘制。该图东起黄河上游至兰州、河套一带,西至大秦西海(地中海),南抵石山(昆仑山),北到瀚海,绘注西域地名70余处,描绘了广义西域各国的位置和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南北两道。该图(       
A.是研究汉代对西域管辖的一手资料B.是研究南宋活字印刷术的珍贵史料
C.直接佐证了汉代地理知识认知状况D.需与汉代的地理志书互相考证使用
2024-0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刺史由秦朝的监御史演变而来,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初设之始其权高位卑,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地方的官员及王国,“周行郡国”,“秋冬入奏”。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

——摘编自江田祥《空间与政治:汉代交刺刺史部治所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材料二   《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摘编自王栋《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材料三   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为彻底改变“旧腐败”,英国开始了一系列议会改革。

——摘编自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汉时期刺史职权的变化,简述这一变化对汉朝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述其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时期英国的议会改革。
2024-02-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