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1 道试题
1 . 1883年,美国政府颁布《彭德尔顿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为美国服务的官员、职员及其他任何人员不允许直接或间接的将权力移交给任何其他的官员、职员及其他人员,不允许移交给任何参议员或者众议院成员,也不允许移交给地方代表。”这一条款(       
A.使美国立法与行政权开始分离B.有利于文官政治中立的落实
C.反映美国率先实行了两官分途D.确保了文官队伍的清正廉洁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的会试中,被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无一人被录取。朱元璋怀疑当时的考试官有徇私舞弊的倾向,便训斥其考试官,并对考试官严加治罪,随后录取的全部为北方人,史称“南北榜案”。对“南北榜案”成因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正在加速B.南北经济状况影响文化发展
C.国家对地域政治平衡的需要D.南北取士不均问题长久存在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97年12月,贵州学政严修上奏: “时政维新,需才日亟,请破常格,迅设专科。”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上述材料体现了(       
A.贵州是推进新式教育改革的先驱
B.清政府调整策略以应对近代变局
C.清朝以“中体西用”指导教育改革
D.废科举行新学是清政府改革之重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大宪章》内容包括: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证教会自由;明确封臣继承时所缴费金额;没有普遍协商不得征税;罪罚相当,合法裁决前任何自由人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流放等。这些内容反映出(       
A.《大宪章》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
B.《大宪章》确立了教会世俗权力中心的地位
C.《大宪章》相关内容为后世法律所全部沿袭
D.《大宪章》是王权与贵族等势力斗争的产物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578年,晋国与齐、卫、鲁等国组成联军西进伐秦,周简王亦派大夫率军助战,秦迎战于麻隧,秦败。麻隧之战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据此推知(       
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列国中晋国实力最强
C.晋胜后实现兼并天下D.秦败后开启富强之变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在县以下设乡里什伍等组织,“以相检察,以告监官”。随着经济恢复,人口和郡县逐步增加,国家治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成效考验。董仲舒发展了儒学,适时提出“国者,德也”,认为“天道之常,一阴一阳”,“德”是“阳”,“刑”是“阴”,应德主刑辅,相辅相成。汉武帝采纳礼治理念并渗透到律法,儒家在汉代被确定为治国思想,并传承至后代。在基层治理中,礼治发挥了其巨大的渗透作用……通过道德构建和宗法整合,使基层社会实现“自治”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源在县以下逐渐淡化,出现“皇权不下县”的局面。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材料二 唐太宗主张礼法并用,提出“以仁为宗,以刑为助”,一面修“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其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助威”。唐律继承和发展了礼法一体思想,突出礼的核心地位。唐律将三纲五常作为立法依据,在一些主要罪名的判决中,都以礼义作为重要参考,如“十恶”中的不睦罪。在量刑方面,礼义也是确定刑罚的主要依据,凡违背礼义规定的,都要严惩。如“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者”,列为“十恶”的“不孝”重罪……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典法律影响极大,甚至对亚洲多国封建法典也产生过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西恒《浅析〈唐律疏议〉“礼法结合”完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朝治国思想变化的社会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治国理念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借鉴作用。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吕氏乡约》中关于过失相规的内容分三种:“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若犯义之过,罚钱五百,不修之过和犯约之过均罚钱一百,具体的惩罚程度由过错轻重而有所增减;累犯而屡教不改者,将会聚会讨论,使其退出乡约。反之,对德业善行表现突出者会有所表彰。由此可知(       
A.该乡约的相关条款具有法律效力B.宋代的乡约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C.有利于乡约发挥其基层教化作用D.成功禁绝了地方不良风俗的出现
8 . 下图为《玉箴堂官课录》序,该书刊印于清光绪十二年,为传统雕版与近代铅合金活字印刷的混印本,汇集当时贵州官僚群体对地方社会时弊的治理方略,2012年5月在贵州省黔东南麻江县被发现。据材料可知《玉箴堂官课录》(     
A.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B.表现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
C.体现出中国印刷技术的过渡性D.是研究贵州地方治理的重要资料
2024-01-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救亡图存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人民在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现代国家意识,开始把“国家”理解为领土、人民、主权的复合体,把反抗列强、救亡图强、经世济民、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视为爱国思想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人民的主体地位也开始日益彰显。

——摘编自肖群忠,霍艳云著《论近现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写一篇体现爱国思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由1966 年的 292 亿元增加到1978 年的1543 亿元,增长4.28 倍,约占当时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1/3。据此,三线建设(     
A.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B.增强了东北工业基地活力
C.导致了西部发展超越东部D.降低了沿海地区经济地位
2024-0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