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4 道试题
1 . 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B.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024-04-28更新 | 302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8次组卷 | 1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包括现金支出和健康保险)占GDP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1960年1970年1980年
瑞典10.816.725.9
德国18.119.525.7
英国10.213.216.4
美国7.310.415.0
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B.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
C.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D.政府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是发行于1953年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主要为抗美援朝服务B.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C.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D.国民经济调整效果明显
2024-02-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这表明当时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B.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
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D.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
2024-01-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关于下图各地古代农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农业体系以尼罗河为中心B.乙地农业种植品种比较单一
C.丙地农业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D.丁地是番茄和辣椒的原产地
2024-0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A.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B.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
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024-01-2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闽书》记载,明初以来,除提供征派差役依据之外,里甲祭祀、乡饮、迎春等事,皆其措办,清朝则增加了宣读圣谕、倡导互助等新职能。里长和甲首多以宗族为中心,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职务,形成了相当严密的赋役共同体。明清统治者制定了不少乡村治理的律令条规,还允许各地的家训族规成为国家律令的补充。福建地方官府大多要求基层粮户归宗,即承认里长和甲首的世袭特权,承认致仕归乡官僚的社会影响力,承认乡村社会的宗族自治,从而维护服赋役而隶版籍的统治秩序。

——据郑振满《明清福建的里甲户籍与家族组织》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村镇、庄园、教区共同构成了乡村基层组织,它们之间各自独立履行职权,又相互牵制和争夺。在这种形势下,村民们得以开展自我管理,乡村管理者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那些具有法律知识的乡绅逐渐跻身治安法官之列,而约曼(富裕农民)则逐渐成为陪审团的主体。大量乡绅和约曼家庭的子弟,逐渐占据财政部、枢密院、议会等中央机关的要职,挑战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地位。村庄共同体逐渐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形成基于地域的具有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据侯建新《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福建地方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福建和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异同。
10 . 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要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官,他们不参加党派之争,忠实执行决策,完成本职工作。这些规定(     
A.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B.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C.增加了国家管理的法治色彩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