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6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按照1861219日法令,农村公社被保留了下来,并有了法律上的正式名称——村社。村社的权力机构是村社大会(米尔大会),通过大会选出社长、收税员、文书等公职人员。再由半径不超过12俄里,男性人口从3002000人的几个村社组成乡。乡会由各村社的公职人员和农民代表组成,乡会选举乡长、乡管理委员会和乡农民法庭。法令还详细规定了村社和乡在行政、警察、司法、税收、兵役、土地和社会福利救济等方面的职能范围。村社大会是村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改革前大会成员一般都是各户家长,改革后米尔大会的成员已不限于家长并年轻化,一批青年户主在村社大会上出现,并且参加者有越来越普及到全体成年社员的趋势。不仅如此,农村妇女也开始经常参加村社大会,并且开始为平等分得公社份地展开斗争。

——摘编自曹维安《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农村公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村社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变化的影响。
3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8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阶段(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曾、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历史在这里交汇。当时的中国,风雨如磐,列强蹂躏。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在这里交汇”的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023-03-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901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人本无其本身之文化传统,战国以来,凡所兴建,皆自东方移植。然东土学术,本自有齐鲁与三晋之别。凡秦人所师受而信用者,本是三晋功利之士。至于齐鲁间学者讲学,重历史文化精神,则秦之君臣,固未之前闻,抑亦无情欣赏,此实有合于秦廷向来对于东土文教不甚珍重护惜之态度,而于是乃有所谓焚书之事,此实中国史上一至值重视之事件也。焚书之起,在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仆射周青臣与博士齐人淳于越,辩废封建之得失。淳于越称说殷周,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李斯知封建旧制之不足复,而犹尚希慕于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成规,而欲尊王学于一统,以禁绝民间私家之学。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从,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深探其内情耳。秦廷当时禁令,实似并不以焚书为首要,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即首禁议论当代政治,次禁研讨古代文籍,第三始禁家藏书本。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然实不知焚书一案,其注重者尚不在焚书也。

——摘编自钱穆《秦汉史》


(1)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焚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文化政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摘编自《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摘编自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2023-04-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10 . 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对外依赖较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有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经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摘编自张恋绮《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浅析》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