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90年颁布《住房法》等,开始实施一些引导性政策规范住房问题,地方政府为部分工人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公共租赁住房。从1919年《住房与城镇规划法》开始,英国要求地方政府直接建设公共住房。但这一时期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大举介入住房市场仍存在质疑,政府直接建房的规模并不大。1945年后,英国政府全面介入住房领域,实行由国家直接供应的公共住房制度。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住房政策的重心开始转移,逐渐减少政府对住房供应的直接参与。从1979年开始,撒切尔政府对公共住房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全面退出住房供应,严格限制各级政府修建和供应公共住房,并通过颁布1980年《购买权法》等法案,大力推行公房私有化。2003年起,工党政府在继承部分自由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公共住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2004年《住宅法》就如何确保建造足够的低收入群体买得起的社会公房作出一系列的规定。

——摘编自洪亮平何艺方《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政策评介》

材料二   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把保障房作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来抓,甚至将其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公租房制度逐步成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从1991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净增值达3亿,城市人口比重净增了20%以上,这就带来了住房问题的挑战。中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以最低收入家庭和有一定货币支付能力的中收入家庭为主,而在社会人口结构中占主要部分、以“夹心层”群体为主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利益诉求,却一直是住房保障制度的盲点。通过提供可循环的、租金相对低廉的过渡性住房,大范围地解决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需求,避免因收入差距拉大、商品房价格高企不下等原因,导致破坏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的形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摘编自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公共住房政策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租房制度变迁的动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公租房建设的建议。
2024-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是改革与变法,就必然带有主观能动性,都是用人的主观意志来改造现实世界。综观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社会处于剧烈震荡转型时期,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二是由于国家出现了统治危机或积贫积弱,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为了富国强兵而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三是国家在非常时期偶遇突发事件而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的复杂性,改革结果不一。

——摘编自马道军《中外改革和变法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判断该书的作者是(     
第三章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
第六章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由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
第七章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能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
第八章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
A.但丁B.伏尔泰C.莎士比亚D.加尔文
2024-01-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相继废除了金本位制,逐步形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三个货币集团,各个货币集团都在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中。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黄金储备量也大大增加,一度占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在这一过程中,美元逐渐取得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美元霸权地位正式明朗化、法律化。

——摘编自张善国《浅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双挂钩”体制,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储备货币供应制的刚性和缺乏效率。同时,它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货币制度,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自20世纪60年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西欧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相反,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1976年,世界各国齐聚牙买加,经过对黄金和汇率的讨论,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牙买加协议。

——摘编自黄鸿春《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并指出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用以统治和管理少数民族的政策,它的形成有深刻的思想根源。董仲舒云:“春秋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虽然中国自古有“中国”与“四裔”之分,有“中原”与“异域”之别,有“华夏”与“蛮夷”之异,甚至形成“华夷大防”的理论,但董仲舒的这一思想还是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此外,早在夏、商、周时期,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即对四夷“修文德以来之”。唐朝开国次年,李渊即下诏:对少数民族要以“怀柔”“恩抚”为主,“义在羁縻,无取臣属”,“分命行人,就申好睦,静乱息民”。唐太宗则进一步强调“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材料二   我国大陆是半封闭内向型的地理环境,这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形成了内聚型的政治文化环境,使得各民族天然地倾向于统一在一个国家内。而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边疆要塞之地,地理位置特殊,其所生活居住地往往有着丰富的森林、河流、矿产等自然资源。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极其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但在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低下,普遍生产经营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甚至很多地区还停留在捕鱼、狩猎为生的刀耕火种的经济水平上,社会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其把民族因素和地域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睦、共同繁荣的目的。

——摘编自张梦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思想根源,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当今如何处理民族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社会规约功能对比

福利国家的社会规约功能英国德国美国
典型实践的时间段16、17世纪工业化前,惩罚(体罚等)与社会救济并重,1601年的济贫法实施也伴随着明显的社会规约实践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快速工业化过程20世纪中后期,福利国家建设加速期
目的缓解商贸活动、圈地运动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回应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主党势力不断壮大的政治问题实现对底层社会和少数族裔的有效社会规约
对象城乡社会流动与社会贫困,城市治安问题等阶级矛盾与无产阶级政党社会纵向分层与种族分层
方式与手段强制性工作,惩罚与社会救济并存,依据新旧济贫法实施政治上打压与福利收买并用,依社会保险立法实施强调工作伦理,强化社会共享价值,即自力更生等自由理念;有限的、分散的救济政策
效果缓解了社会问题,大量供给工业化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对工人阶级实现了分化、收买与整合;分化了德国左翼政党势力对社会贫困和种族问题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控制

——摘编自陈兆旺《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的社会规约与国家治理——基于英、德、美三国实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7—1983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984年至今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阶段。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改革历程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密切关联。随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职工福利、民政福利的改革和社区服务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范围得到拓展,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特征日渐凸现,传统福利制度经历制度重塑并向现代化福利制度模式转变,即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社会规约功能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影响。
7 .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曲折而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1978年12月,上海宝钢建立。一期工程的炼钢设备全部从日本购买。根据合同规定,日本派出专家负责指导我方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到完全学会使用。在开工生产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企业各种管理人员,提高职工素质。在日本专家离开后,宝钢能独立操作设备和管理企业,这标志着一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队伍已经形成。1991年,宝钢购买二期工程设备时,除少数进口,还能以自行设计制造或中外合作设计制造为主,国产化程度达到70%。二期工程建成后,大大缩小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差距。2003年,宝钢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阳铁厂和上海宝钢的不同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2-02-21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以来,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导致了中国文明深刻的秩序危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科技层面逐渐向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层面深化。戊戌变法期间,青年士子们展开了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要求将国民从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辛亥革命后,一个延续千年的专制制度划上了句号,但革命的希望和光明很快就被黑暗的现实粉碎了。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专制时代的国民缺乏西方民族所具备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以及科学的精神在此前提下,任何政治革命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通过启蒙手段除去国民的劣根性,推动中国“人”的解放。

——摘编自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过去是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他们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接照这一设想,他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制,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寻找一种与理智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而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刁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觉醒”的原因并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实现“人的解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破坏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未熹认为,就那些对待臣下态度非常恶劣的君主而言,“寇仇之报,不亦宜乎?”但朱熹强调孟子的说法只是一种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警示之语,并非表示臣下可以真正对君“不忠”。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置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着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