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始终是印度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印度通常面临一种两难的局面,即在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矛盾相互交叉的情况之下,如何处理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甘地和尼赫鲁将西方近代“一族一教一国”的模式奉为建设现代社会的圭臬,坚定不移地主张世俗主义和现代化,对传统印度教既有批判又有继承。1949年,《印度宪法》中规定:“印度将建成一个世俗的国家。”在民族问题上,尼赫鲁对于因宗教造成的民族冲突有所警觉,他认为应尽力团结穆斯林群体。印度著名思想家奥罗宾多·高士将宗教与民族问题结合起来,主张用宗教的热情把群众引导到民族独立运动中去。然而以宗教精神鼓舞民族独立运动,也使得不同宗教信仰得到强化,造成了人群的认同危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领袖们过度强调印度教的神圣性、独特性,这不仅会使英国人感到威胁,也使国内1/4的穆斯林感到不安全。

——摘编自张践《亚洲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印度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失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度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2023-12-0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4·安徽·二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木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他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他还认为为学需要先穷理,而要穷理则必先读书,这是因为“天理”的精髓和底蕴均蕴藏在圣贤书中。

——摘编自李宏爽《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 梁启超也曾在《格致学沿革考咯》一文中写道:“培根常日格致之学,必当以实验为基础;又曰,一切科学,皆以数学为其根。”首倡近代科学教育的严复提出“凡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并希望把“西学”列入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摘编自王建锋《浅析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朱熹、维新派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并谈谈你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2024-05-12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4·安徽淮北·二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美洲国家延续并放大了殖民时期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普遍存在上层权贵集团与底层民众巨大的两极分化,中间阶层人数较少且突力羸弱。在发展与公平之间无法平衡,使得政府的政策选择处于“钟摆”似的周期性变动之中,最终导致政府的频繁更替与政局的动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多个拉英国家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近半个世阳之后,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据刘持全《拉茨陷阱初探》

材料二   东亚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模式.依靠“看得见的手”加速实现现代化,有人形容为“孔子+斯密”。东方儒家文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出现了“经济爱国主义”盛行的局面。东亚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人的因素要大于重视物的因素,视教育为民族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术”。人才的涌现弥补了发展的后发劣势。种种因素的合力使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据刘燕《东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亚国家与拉美国家现代化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3-24高一上·黑龙江双鸭山·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1227日,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这种情形,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下半年,日本在中国哪一地区策动了一系列侵略活动?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针对时局提出的革命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的共同经验。
2023-09-15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河北沧州·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5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湖南郴州·三模
6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现代经济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结合材料所述的现代化情况,谈谈对我国当今的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3-03-27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2023高一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学业考试
8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 控制以及文官制度、基层治理等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 时代,那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等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某一朝代为例,谈谈对中国古代政治“现代化”的理解。(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叙述完整)
21-22高一上·贵州六盘水·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时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一部分中国人”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2022-01-27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