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科举状元有百余人,其家世背景统计如下表。据此,可推知唐朝
家世背景宗室孔家宰辅亲属高官亲属一般官员寒门子弟信息缺失
人数9202510566
比重6.3%14.2%17.7%7.1%3.6%46.8%
A.科举录取十分重视门第出生B.宗室参与政治受到抑制
C.经济与科技对教育支撑不足D.状元普遍得到高度重用
2022-05-24更新 | 56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无疑鼓励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1934年12月意大利制造了瓦尔·瓦尔事件,向埃塞俄比亚军队开火,反而要求埃政府道歉和赔款,遭到埃政府严正拒绝。伴随着英法的妥协政策,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埃塞俄比亚开始了为期6年的抗意战争。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始终关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发展,并给予广泛的声援。在抗意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赞赏其不屈的抗争精神。在抗意战争第一阶段即正规战时期,中国政府颁布对意制裁办法,一些进步报刊纷纷歌颂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抗敌的战绩。在抗意战争第二阶段,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争。1939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展开,英军也在东非战场向意军发起反攻。1941年,埃塞俄比亚军民终于取得了抗意战争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张忠祥《现代中非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一中国人民声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埃俄比亚抗意战争的中国元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先后任职江宁县、开封府等地。苏颂自奉节俭,勤奋好学,富有创造精神,主持建造了水运仪象台,并将其设计原理、图样及图样的文字说明汇集成书,撰成《新仪象法要》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完整、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天文机械及其图样的专著。在医学方面,苏颂一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治学精神认真,他深入实际,重视药物与环境、气候、土地的关系,编著了驰名后世的《本草图经》。苏颂依据朝廷诏令,在编撰《本草图经》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全国药物大普查和药典总校勘,利用新的印刷技术对濒于失散的医药手抄本和早期木刻本加以翻印、出版,使一些医药书籍得以留传。

——摘编自刘青泉《苏颂科学活动与学术思想探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取得科技成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颂主要科学贡献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加剧了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的冲突与矛盾。196765日,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数天之内便占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攻入苏伊士运河区,后来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这场战争仅6天即告结束,史称“六日战争”。战争使以色列控制面积增加到原来的4倍。战争发生后,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美国政府的援助大量涌入以色列。这使以色列犹太人原有的忧患意识明显消退,许多人追逐物质享受,不愿再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战争的残酷性也使一些人转向宗教,宗教领袖与宗教政党在世俗犹太人中的影响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一般民众的鹰派倾向不断加强,以色列政府在处理阿以关系问题上的态度也日趋强硬。

——摘编自张倩红、宋静静《“六日战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六日战争”的影响。
2021-06-08更新 | 1952次组卷 | 14卷引用:备战高考历史日日练3.19——2022届新高考Ⅰ卷版(湖南专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已经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此书在高宗朝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陈寅恪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这种前后两期的划分及其特点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也同时体现在文化学术方面。

——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

材料三   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摘编自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儒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唐代两个阶段特征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2023-10-22更新 | 23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著成《实业计划》,其中交通建设论述最为详细。他说:“苟无铁路,传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设想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组成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同时,把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连在一起,组成以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为主要布局的水运系统,深浚内陆河流,使水运遍布江河两岸,并使整个水运与铁路系统相配套。

——摘编自张汉静、邢润川《论孙中山交通建设的科学构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交通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前期,出于洲际贸易和连接殖民地的需要,远洋邮轮在英国应运而生。1857年下水的大东方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她不仅有五根烟囱,还保留风帆以借风提速。19世纪后期,风帆基本从邮轮上绝迹,这一时期远洋邮轮的代表是英国白星航运的海洋级邮轮。类似同时代大多数邮轮,海洋级的客舱分为面向高收入人群的豪华舱(头等舱)与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统舱,但海洋级邮轮提供的食物仍是烤制或烟熏的。19世纪末,邮轮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等舱——二等舱。

20世纪初为抗衡冠达航运的卢西塔尼亚号等船,白星董事长伊斯梅与美国商业巨亨JP.摩根商议,决定推出3艘奥林匹克级邮轮: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不列颠尼克号。白星为打造更奢华的邮轮体验,不仅为泰坦尼克号头等舱设计十余种奢华装潢的套房,还推出冷鲜肉、鲜鱼、新鲜蔬菜等菜品。奥林匹克三姊妹中,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首航沉没,引发对航海安全的反思。欧战开始后,奥林匹克号、不列颠尼克号分别被改为运兵船和医院船,积极协助协约国作战。二战以后,远洋邮轮衰落,二战期间多次载着丘吉尔横渡大西洋的玛丽皇后号,后被卖给美国,现停泊在长滩作为豪华商场酒店对外开放。

——摘编自《深入英国史:大东方号》《从白星海洋级看早期的跨洋邮轮旅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洋邮轮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远洋邮轮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3-05-23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战后国际贸易

材料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谈判(节选)

时间谈判回合谈判主要情况
1949年4—8月安纳西回合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
1950年9月— 1951年4月托基回合吸纳西德等6国作为新缔约国,参加谈判的国家之间贸易额超过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80%,谈判总体顺利,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
1956年1—5月第二次日内瓦回合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
1961年5月— 1962年7月狄龙回合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减让,但农产品等被排除在协议之外。

——摘编自舒建中、李婷婷《美国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早期演进(1949-1962))

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


   

——据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对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特点进行评述。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65年至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2023-05-08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朴茨茅斯造船厂是英国近现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结束,英国人将目光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开始思考建立一支可以进行海上防御和扩张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对抗来自法国的威胁,朴茨茅斯成为英国发展海军的不二之选。而朴茨茅斯造船厂及军事基地的建立不仅彰显了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更反映出英国自此以后以海洋为国策的决心。

——摘自师琪《英国辉煌时代的见证者:论18-20世纪初朴茨茅斯港与英国海军的发展》

材料二   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加之欧洲劳动力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朴茨茅斯造船厂积累百年的优势消耗殆尽。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朴茨茅斯造船厂的最后一份糊口饭碗也被打翻。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船厂最终走上破产之路。

——摘编马岳《解放军报》2020-07-1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朴茨茅斯造船厂走向破产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启示。
2023-04-26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互不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史上罕见。中亚、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将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引入长安,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清新的气息,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
2023-10-05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