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 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

——摘编自李斌《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材料二   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郭应传《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及其与佛、道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2023-03-23更新 | 40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丝绸之路,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札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文化成为四大文明交汇融合结晶的原因及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23更新 | 39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6-21更新 | 102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7 旧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023-06-21更新 | 4415次组卷 | 1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在从事商品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地交流,这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一般说来,古希腊人对外交往能力越强,其理性越发达。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理性,普遍意义的知识即为普遍的理性。在教育上正是由于知识是理性的、普遍的真理,因而传授理性知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公民的理性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剧院、市政广场等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

—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等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主要在修道院里进行。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像修道士在修道院中一样,必须讲拉丁语。在学习文化和阅读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唱歌,这是为了参加圣事时能够准确地唱诗。进一步的文化学习是阅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人的史诗和一些基督教诗人的诗歌。修道院学校也像古希腊那样教授修辞学,但并不注重演说技巧的训练,主要是学习写作,如撰写修道院日志、法律文书等。代数仍旧使用古希腊和罗马的著作。音乐主要是学习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代数、几何和天文在修道院学校中很重要,因为它们可用来计算基督教中那些日期不确定的节日。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修道院学校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文化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 出现了几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乾盛世”等等。三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统治者都能从前代汲取教训,居安思危,关注民生,克勤克俭,以德义感化百姓;在治理上为官择人,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减轻刑律,缓和矛盾,取信于民,从而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在“治世”“盛世”的初期,生产都不是高度的发展,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摘编自裘斌 《中国古代 “治世”与“盛世” 成因探析》

材料二 康乾时期, 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盛世“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权力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贪腐。和珅、王皇望都是这一时期巨贪的代表。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显现,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1796 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亿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闲关镇国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摘编自唐博 《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世”“ 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何种危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在教科书改革上,19201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向各省发布训令,要求全国各学校“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同年4月,教育部又规定:截至1922年,文言文教科书一律采用语体文。同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中华书局也出版了用语体文编辑的新教育教科书。此后,文言教科书就渐渐地被淘汰,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教科书的内容也随之改进,尤其是国语与国文教科书,取材日益注重实用性。一方面,“五四”前后涌现出来的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连同一些古代优秀的白话小说,都被选进了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各种文体,如书信、传记、序跋。教材编写也从“成人本位”转向“儿童本位”,注意教材的趣味化。

——摘编自曲铁华、于桂霞《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意义。
2023-06-1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7年末改革诏令发布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沙皇依靠高效的官僚机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且制定出相当完备的改革法案。这表明历史积攒的隐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力量既来自农奴制的思想危机和克里米亚战败后的政治危机,也来自于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不断改革。索洛维约夫说:“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发挥了主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他促使贵族主动提出改革,在形式上保障了贵族对改革的参与权,使得改革没有变成贵族与沙皇的公开冲突。在最为关键的土地和赎买问题上,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平衡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公正立场。在政治斗争中,他对贵族和政府的方案都采取了模糊立场这就保证了贵族对沙皇的信心,同时转移了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沙皇的保护下,编纂委员会(改革的中心机构)的主要成果得到保留。

——摘编自张广翔等《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时期,地中海很多城邦粮食的输出、输入由政府经营,相互间订立“贸易合同”。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雅典城市与希腊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互市”贸易也逐渐兴起。雅典的对外贸易是双向的。雅典既加工制造常用的金属与贵金属、木材、羊毛、皮革、琥珀、象牙等产品,又向域外输出本地的葡萄酒、橄榄油、纺织品、精美工艺品、陶器、军器、金属器皿、白银,以及其他手工制成品。雅典、米利都和科林斯等皆是当时希腊城际“互市”贸易中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

——摘编自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

材料二   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商业和城市也开始繁荣。与此同时,“工商食官”制度开始瓦解,个体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私人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战国商业的空前发展。商人的活跃尤其是富商大贾的出现,金属铸币的广泛流通以及高利贷的产生,作为商业都会的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对政治产生了较大影响。

——摘编自蔡敏《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武汉70多个国优名牌享誉全国,由历史上小小的“汉口正街”演变为小商品市场的“天下第一街”,成为武汉商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汉正街一夜之间闻名全国,电视剧《汉正街》也曾一度热播,汉正街以商贸流通发达的形象再获盛誉。尤其是它“买全国,卖全国”的经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对内搞活的典范”。

——摘编自袁永友、王云《我国改革开放40年内陆市场的变迁——以武汉商贸流通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期的雅典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时期的雅典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汉正街”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3-04-23更新 | 379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8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