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开学考试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为了获得统治的效益,它一方面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但又拒斥和恐惧这种力量所必然伴生的组织性、自主性或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是官僚组织的代表,必然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9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孝亲观念源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包括子女要奉养父母,听从父母,不违背父母意愿的“生孝”和子女对父母、祖宗崇拜、敬仰的“死孝”。孔子指出“孝为仁之本”,《孝经》记载“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代统治者十分业视对孝道的推行“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赡养父母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的和谐离不开亲情、爱心与孝顺。

——摘编自乔晓妍《中西方家庭稳育之孝亲观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的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已婚子女一般不和父母住在一起。欧洲孝文化的家庭意义仅表现为对父母的尊敬,并没有对父母的服从,强调在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独立与平等。中古欧洲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组成:自治城市社会、基督教社会和蛮族社会。在自治社会中,子女对父母的责任被放到一个次要的位置;在基督教社会,人们信仰上帝和追求来世,放弃世俗生活,教会教导人们“忘掉父母,你自会得到巨大的回报”;在蛮族社会中,人们热爱独立和自由,崇尚冒险事业和以武力征服其他民族,作为武士的年轻人常常是家庭的中心,妇女和老人都要为武士服务,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难以得到尊重和赡养。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家庭孝文化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家庭孝文化形成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家庭孝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10年代中期至2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放弃“放任主义”,全面或部分干预国家经济。英国在内阁中增设了劳工、外贸、粮食管制等13个部,强化对经济的领导。20世纪20年代,劳合·乔治政府通过实行“复兴计划”,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并颁布了《工业法庭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国在20年代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发放失业救济金、工人伤残补助金及养老金等多种社会福利措施。20世纪10年代末,美国政府对企业实行全面监管,全面控制了铁路运输,加强了反对垄断组织的运动,禁止不公平的竞争和欺骗性的企业行为,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设立了调解与和解局、调解事务局等。

——摘编自肖钟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的再认识》

材料二:1941年6月24日,苏联成立了疏散委员会,6月27日颁布的《关于人员和贵重物资转移与安置办法》,要求优先向工业落后的东部转移生产军工产品的工厂企业。与此同时,按照6月26日颁布的《战时职工工作时间规定》,企业管理者有权要求职工每天义务劳动1——3小时。6月30日成立了劳动分配委员会,以便更集中地按国家需要分配劳动力资源。7月1日、23日苏联先后发布《关于扩大苏联人民委员会在战时条件下的权力》《授予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边疆区(州)执行委员会调动职工工作的权力》两项决定,使政府机关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经济动员。

——摘编自余伟民《成败得失之间: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的应对举措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10年代中期至20年代西方国家“全部或部分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举措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6月—7月间苏联出台的经济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为地主阶级培养人才的学校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中央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有20~60 人不等。唐朝“许百姓任立私学”。各学校均要求学习儒家经典、律、书、算学,还要学习专业。每年10月,各学校将学成学生黄至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私学学成的学生,△可由州、县荐举参加考试.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创建的新式学堂,大致有三类,如下表所示。

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学堂主要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 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以学习外国语为主,立要培养翻译人员
军事学校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创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5 年开设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父;1896 年设江南陆师学堂等培养能使用洋枪、洋地
的士兵和军官
技术学堂主要有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城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76 年福州设电气(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8年南京矿路学堂等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讯人员、医务人员

——整理自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的学校教育“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俄罗斯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于1942年夏末乘车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珞途中的随笔:“我们穿过战争摧残的可爱的乡村。到处都有女人在干活,她们收割、脱粒,驾着马拉犁耕地,开着拖拉机或收割机,坐在大卡车上,或坐在铁路两侧的高坡上干着危险而又艰苦的农活。当德国人在亚斯纳亚·波里雅纳庄园燃起大火时,是她们最先扑上去救火。是她们平整无穷无尽的公路,让坦克、装备和供应前线物资的卡车川流不息地从上面驶过。俄国妇女肩负着沉重的收获的重担。……她们开汽车、在河边渡口摆渡、送邮件、在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的拖拉机站办公室工作通宵。面对困难的任务,她们没有退缩,身处前线那预兆不祥的夜晚并未能吓唬住她们。……对于祖国所面临的危难她们却是那么理解。”

——摘编自[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瓦西里·格罗斯曼随笔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瓦西里·格罗斯曼随笔的史料价值。
8 .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材料一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正式提出废除势力范围、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等外人在华特权,中国国内不同的政治力量也力主废除不平等条约。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政策,中国民众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宣布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解放日报》社论强调,治外法权的废止使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金光耀《民国外交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1949年4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发表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

——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4-08-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习效果检测(开学)历史试题
24-25高二上·河南鹤壁·开学考试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雅尔塔体系并非苏联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战争胜利的条件下,苏联一度内隐的“世界革命”的目标也获得了新的动力。苏联在战争中的崛起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方面,这是一个与美英等西方大国有同样的霸权目标、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传统、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政治逻辑行事的“新兴大国”。另一方面,苏联作为一个“革命国家”,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也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产生疑虑和敌意、并使双方关系趋向冲突的内在动因。正是后者,使雅尔塔体系难以持久稳定地维持合作形态,即使双方主观上不想这么做,客观形势的发展也会驱动双方从合作走向对抗。

1949年11月,由美国发起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总部设在巴黎)成立。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打击。此外,杜鲁门还在1949年抛出了一个“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计划,实质上是亚非拉版本的马歇尔计划。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与亚太地区和拉美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组成了“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等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把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纳入全球军事联盟体系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雅尔塔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主要行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的具体内容。
2024-08-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