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2 . 【足球与社会】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的英国,招收精英阶层及贵族子弟的大学逐渐开展足球运动。这些学校的高年级学长经常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比赛,以此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约束。学生自发开展未获官方批准的校际联赛,仅从1860 年到1863年有记载的校际联赛就达25场。他们还合作制定规范的足球比赛规则与章程,并利用报纸和媒体将各自的规则印制出来,征求社会意见。英国现代足球运动逐步被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摘编自黃金葵、吴升义《中国古代蹴鞠衰落与英国现代足球兴起之深层审视》

材料二     现代足球,于19世纪晚期传入香港,并逐渐成为华人积极参与的大众活动。20世纪上半叶,被誉为“球王”的李惠堂是香港足球界的代表人物,其足球技术达到亚洲顶尖水平。日本全面侵华后,他疾呼“抗战毋忘体育",多次组织足球义赛,呼吁球迷“加倍输财出力,多多益善,使结果圆圆满满”。香港沦陷后,李惠堂参与了大后方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桂林“一路长征”至成都,“各界慕球王名而来观者,更万人空巷”。1944年,李惠堂由成都抵重庆,与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足球队进行多次足球赛,中华体协的报告称“以联络友谊,增进邦交,鼓舞奋发之精神,达成同盟国早日之胜利”。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至桂林,他参与庆祝胜利义赛,“赛毕球王受人包围,几有寸步难行之感”。“体育抗战"的实践至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摘编自赵峥《战争与体育:“球王” 李惠堂与全面抗战时期的足球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足球兴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足球运动的意义。
2024-02-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家具风格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明式家具的狭义概念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尤其是从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这二百年间,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日益盛行,银两的价值也愈高。加上过去实行的“轮班”和“住坐”制,工匠以逃亡来反抗,迫使封建主不得不放弃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明清硬木家具,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进口木材做成的。...万历时,戈汕著的《蝶儿谱》,详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儿,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好事文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了。

 ——摘编自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材料二   民国家具是就风格而言的一类家具,特指开始于清代晚期,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清代家具为工艺基础,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西洋(少量东洋)风格的一类家具。

——捕编自孙光瑞,张学彬《民国家具凤格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式家具成为传统家具高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式家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海关与近代经济发展】

材料一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27年时任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

——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

材料二在民国的前10年间,中资现代工业的增长很快。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330824000元;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500620000元,欧洲列强忙于战时军火生产,又缺乏船只运输,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这为中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这些工厂(和矿场),多是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并且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等地。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近代中国经济】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   如表是轮船招商局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时间概况
18721226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511组建保险招商局,是为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
1875招商局请上海英国工部局技术协助,架设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763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海外资产。
187612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为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
1882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87在上海开始试办中国近代第一家保税仓栈。
189611投资创设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摘编自《船舶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7 . 【近代中国的过渡性变革】

近代中国不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且社会变革急剧深刻。传统与近代之间的冲突融合、新与旧的杂然并存,一直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1901年梁启超发表《过渡时代论》指出:“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激,为十九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逐渐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是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故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当今学者马敏也指出:“由于近代中国一直滞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渡型社会中,因此,一种持续过渡性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持续过渡性,是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演化的总趋势是朝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目标靠近,但由于封建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力量和外来殖民势力的干扰,这种不断的接近运动又始终不能顺利完成,新社会的诞生陷于痛苦的难产与之相伴随的是长期社会动荡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反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请以“近代中国的过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8 . 【中医存废之争】

材料   甲午以降,中国时刻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值此危难之际,部分开明人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望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进而围绕中医学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国人士展开了激烈争论。

派系

项目
废医派中医人士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不求实证,而以空想为左右”,“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理论“前古荒唐无稽之学。”《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以科学理论对中医“血气”“阴阳五行”“经脉”等概念加以解释,论证中西医间的共同之处。著名中医恽铁樵认为中西医并未存在明显优劣之分。

中医是否“入系”

“此案(中医课程列入医学规程案)若成,直可谓之无是非、蔑公理,不欲自列于文明之胄,而甘退处僿野矣。”欲办学校,非明定课程不可,且“近来我国中医学校及病院……均已设立,成绩已著”,已具备“入系”条件,

中医是否“废存”

中医“强种优生之道,更无闻焉。是其对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计,完全不能为行政上之利用。”“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上海医届初秋社指出医学的任务是救死扶伤,“凡可以治疗疾病,减少死亡者,自应精研保留”,认为“废止中医案”为“反动性专制式之怪议案”,是“帝国主义者辟一医药侵略之新途径。”

——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请以“中医存废”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9-10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与西南开发】

材料一   在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之前,西南夷地区人民与身毒(印度)有一定规模的物品交易活动,司马迁所言:“居大夏(今阿富汗一带)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汉王朝政权征服了滇西地区哀牢王国,在云南保山设置永昌郡,通滇官方商道开通。

——摘编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材料二   


1941年彭山东汉崖墓出土了一件陶质摇钱树座,底部为双龙衔璧图像,身部采用浮雕手法,塑造了“一佛二胁侍”人物造型。在乐山麻浩和柿子湾两座东汉崖墓中后室的门额位置,也发现了三尊坐佛像,皆采用浮雕技法刻成,形象逼真。类似的考古发现还有很多,可知佛教从印度传入四川的时间显然要早于北方。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出土的地点看,主要分布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干道上,而且呈现出向北方和长江中游传播的趋势。

——摘编自黄剑华《中华文明与西南丝绸之路》

材料三   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有其特殊性,海上航路本来就一直存在,需要的只是海上运载工具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当然也需要政策的允许与支持。在公海,由于存在领土主权与海洋管辖权益重叠,以及需要经过地理位置重要、穿行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的海峡,海上航行通过权的取得较之于陆上更为复杂。海上贸易缺乏陆上贸易通道设关建卡的监管,导致其线路可能出现巨大的变异性。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后,当时中国东部沿海与域外不法商人的走私贸易几乎就没有中断过。这种缺乏政府支持的贸易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海盗.恶劣天气、技术条件、贸易规模等因素,可能使贸易效益变得不如今天那么突出,也由于缺乏担保与保险等信用支持,一些海上贸易的安全与收益甚至没有任何保证。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南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023-09-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选择能工巧匠制作新田器,然后通知各郡派所属县令、地方农官和老农到京城参观、学习,使之在各地推广应用。汉成帝时,氾胜之担任“议郎”,“教田三辅(京城附近)”,他还总结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写成农书《氾胜之书》。北魏人贾思勰总结历代经验,写成《齐民要术》。唐朝时,政府大力在南方推行稻麦复种制。宋太祖任命何承矩为河北沿边屯田使,他在河北一带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水稻种植在北方得到推广。元代永丰(在今江西)县尹王祯在任内推广植棉,总结群众经验写成《农书》。

——摘编自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通过翻译外国农业著作,聘请外国农业教员,选派学农留学生,以及引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实物成果等多种途径,推动了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推广事业的发展。清末在发展近代农业科学技术事业上,主要是兴办农务学堂和创办农事试验场。到1909年,全国共兴办高等农业学堂5所,中等农业学堂31所,学堂体制和教学内容大多仿照日本。第一所综合性的农事试验场是1902年在保定设立的直隶农事试验场,辛亥革命前各地已建农业试验机构20余处。

——摘编自朱宏斌等《和而不同:历史时期域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异同,并分析其不同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